加息 - 简介
加息就是一国的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借贷成本提高了,进而影响市场利率。但由于通胀上升,通胀预期加剧,月度数据的同比变动明显,央行可能会觉得加息一发难收而慎用这一调控手段。
加息 - 目的
加息是对现行的某种或某些利息率进行有目的的提高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实现某个具体的目标而做出的举措。
比如:通过提升存款利息基准利率,来达到吸收存款减少货币供给的目的。或是提高银行间隔夜拆息率,来提高短期高额融资的成本,抑制恶意投机行为,等等。
加息不仅是经济行为,同时也是政治、社会因素多重作用下的产物,有时很可能不是为了经济目的而进行,而是迫于压力。
加息 - 比如
某国在本国货币不断升值时,进行减息,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增多,可以达到抑制货币升值的目的(这种行为要成功,是有很多前提,纯理论讨论),但是该国面临强大的物价上涨压力,不得不加息以平抑物价(若减息货币增多后物价将进一步上涨)。
加息 - 影响
加息的执行效果通常不能很快反映出来,因为涉及到整个经济体系,或者说金融体系的联动机制,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能反映出结果来(具体时间没有研究过,不知道)。因此,若是期望加息的效果像打麻醉剂一样的快速反映,实在很渺茫。
加息 - 政策
主要政策手段: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央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目前确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再贴现、中央银行贷款、公开市场,其余的列入国务院确定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因此,在保持公开市场通过央行票据、特别国债等工具大规模回笼货币的同时,目前市场预期最大还是升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
加息 - 效果
央行此次加息,各档利率的变化均“未按常理出招”,其中的看点有三:一是活期存款利率不升反降;二是存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基本遵循了“递远递减”的规律;三是活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同期贷款利率的上调幅度,缩小了存贷款利差。从这样一番复杂的利率变动安排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货币政策当局的良苦用心。从当初简单化、一刀切的加息政策,到此次“不规则”的利率结构性变化,反映出调控部门着手提高利率政策在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时的针对性,尽量避免政策的负面效果。前述三个看点对于当下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将能够发挥精确调控的作用。
央行年内第六次加息突然而至,令人大感意外。据报道,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调高了27个基点。
从时间点看,此次加息的确有些意外。之前11月份CPI数据出台,因其创出11年来新高,市场曾广泛预期加息举动将随之而至。但是,面对市场惯性化的思维模式,央行却选择了“按兵不动”。也正是因此,有关汇率政策将成为主要选择工具、12月份CPI涨幅数据将会回落等说法开始盛行,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央行的静默举动。然而,偏偏在市场对年底再次加息逐步“放松警惕”之时,却最终成为政策预期兑现之刻。
对于此次加息出台时间的意外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其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利率政策作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尽管长期看有逐步被汇率政策替代的可能性,但是总归难以被彻底摒弃。毕竟加息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存款的流出成本,发挥抑制投资过热的作用。其二,加息的政策效果一直备受争议。由于此次物价上涨主要源自于农产品成本的推动,单纯加息动作不仅无助于增加农产品供给,反而可能增加其生产成本,成为推高价格上行的因素。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对此表示出一定认同,他表示“由于CPI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贡献较大,加息对这种情形是否有效正在研究之中”。
由此,加息动作出台本身实属正常,只是要让政策效果更优,避免其无效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结果,就需要央行在具体加息的比例上“颇费思量”。或许,正是因此而让此次加息的时间延后于市场的惯性预期。
这也解释了此次加息与往次最大的区别,即各档存贷款利率变动可谓是“不规则”。除了被视为基准利率的一年期存款利率照常规提高了27个基点之外,其余各档利率的变化均“未按常理出招”,其中的看点在三处:一是活期存款利率不升反降,从0.81%下调到0.72%;二是存贷款利率上调幅度基本遵循了“递远递减”的规律,如存款利率中三个月定期利率上调了45个基点,而五年以上存款利率仅上调了9个基点;三是活期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同期贷款利率的上调幅度,缩小了存贷款利差。
从这样一番复杂的利率变动安排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货币政策当局的良苦用心。从当初简单化、一刀切的加息政策,到此次“不规则”的利率结构性变化,反映出调控部门着力提高利率政策在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时的针对性,尽量避免政策的负面效果。
加息 - 加息时间表
2010年12月25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0年10月19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决定。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 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此前连续五次减息)。受加息影响,沪深两市股指纷纷大幅低开,随后指数在银行、保险股等权重股带领下快速冲高并逐步翻红,上证综指重新回到3000点上方。午盘指数冲高回落, 上证综指围绕3000点窄幅震荡。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收于3003.95点,上涨0.07%;深证成指报收于13130.0点,上涨1.23%。两市合 计成交4508亿元,与上一交易日相比明显放大。
2007年12月20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12月21日两市小幅低开,沪综指开盘报5017.19点,下跌26.34点,深成指开盘报16542.93点,下跌82.48点,沪市上涨165家,下跌587家,深市上涨101家,下跌447家。
2007年9月15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9月17日(周一)沪综指上涨109.21点,涨幅2.06%,成交额1687.52亿。深成指上涨280.67点,涨幅1.54%,成交额882.45亿。
2007年8月22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受8月21日晚央行年内第四次加息的消息影响,早盘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股指早盘震荡走高,在金融、地产股的轮番推动下,沪深两市先后刷新历史高点。沪指涨幅0.50%,成交1621.98亿。
2007年7月20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7月23日周一两市大幅跳空高开,沪市开盘报4091.24点,上涨32.39点,深市开盘报13615.30点,上涨197.34点。两市大盘高开高走单边震荡上行,做多人气迅速聚集。截至收盘,两市共成交2351.1亿元,成交量明显放大。
2007年5月19日 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5月21日,沪市开盘:3902.35点,低开127.91;报收4072.22点,涨幅1.04%。
2007年3月18日 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低开后大幅度走高,开盘2864点,收盘3014点,突破3000点,全天大涨2.87%,随后一路强劲上行至3600点。
2006年8月19日 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周一开盘后,沪指开盘低开至1565.46点,最低点1558.10点,随后迅速反弹收复失地,收盘至1601点,上涨0.20%。
2006年4月28日 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28日,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点,收盘1440点,涨23点,大涨1.66%。
2005年3月17日 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沪综指当日下跌了0.96%,次日再跌1.29%。稍作反弹后,沪综指一路下跌,最低至998.23点。
2004年10月29日 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一路下跌中的沪综指继续大跌1.58%,当天报收于1320点。
1993年7月11日 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3.05点。
1993年5月15日 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首个交易日沪指下跌27.43点。
读音:jiā
[jiā]
增多:增加。追加。加倍。加封。 ◎ 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加注解。加冕。 ◎ 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加法。 ◎ 施以某种动作:加以。不加考虑。 ◎ 使程度增高:加工。加强。加剧。 ◎ 超过:加人一等(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 ◎ 姓。
读音:xī
[xī]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 ◎ 停止,歇: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 繁殖,滋生:休养生息。滋息。 ◎ 音信:消息。信息。 ◎ 儿女:子息。 ◎ 利钱:息率(lǜ)。利息。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