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汉墓博物馆 -简介
大连汉墓博物馆位于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沙岗村,是中国第一座汉代墓葬群遗址博物馆,以展示大连地区两汉墓葬为主体,通过汉墓原址及其出土文物展示汉代大连地区的历史概貌。
大连汉墓博物馆 - 背景资料
2010年10月25日,大连汉墓博物馆建成开馆
大连地区历史悠久,两汉时期,大连地区与中原地区联系密切,其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在大连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汉代墓葬,其中著名的营城子东汉壁画墓,其壁画“升天图”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1世纪以来,在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大连开发区董家沟、普兰店市张店等地区,又陆续发现大批汉代墓葬群,出土了众多珍贵文物,使大连成为辽南汉代遗迹分布最广、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地区。
大连汉墓博物馆 - 落成开馆
2010年10月25日,大连汉墓博物馆正式落成开馆,汉墓博物馆也是目前(2010年)大连市唯一的遗址类博物馆。
大连汉墓博物馆 - 文物特色
大连汉墓博物馆占地4600余平方米,馆舍面积2600平方米,展示文物近300件,内设遗址展示、文物陈列、临时展览等功能区,通过遗址复原及出土文物的展示,揭示两汉时期大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征,以及汉代大连地区与周边地区的紧密联系。
作为中国第一座汉代墓葬群遗址博物馆,大连汉墓博物馆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完全在原墓葬群遗址的中心区域修建。这座于1999年发现的贝砖木椁墓是夫妻合葬墓,面积约25平方米,出土了30多件陶器和铜器,是迄今为止营城子地区发现的同类墓葬中面积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一座。
汉墓博物馆内全面展示了汉代不同历史时期大连地区的贝墓、贝砖墓、砖室墓等墓葬形式。
大连汉墓博物馆 - 意义
参观者在大连汉墓博物馆内的汉墓遗址参观
汉墓博物馆的建成,不仅是对大连历史文化的一次检阅和肯定,也是为祖国优秀的华夏文明的发扬光大做出了贡献;不仅对宣传大连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探索城市根源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中国东北边疆史具有重要政治意义。
同时,对推动大连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以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读音:dà,dài
[dà,dài]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 时间更远:大前年。 ◎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大 tài ㄊㄞˋ ◎ 古通“太”
读音:lián
[lián]
相接:连日。连夜。连年。连亘(接连不断)。连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连载。连缀。连理。烽火连天。连篇累(lěi )牍。 ◎ 带,加上:连带。连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 就是,既使,甚至于:连我都不信。 ◎ 联合:外连东吴。 ◎ 军队的编制单位,“排”的上一级:连长。 ◎ 姓。 ◎ 古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 古同“链”,铅矿。
读音:hàn
[hàn]
天河:银汉。云汉。气冲霄汉。 ◎ 成年男人:汉子。老汉。 ◎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汉族。汉人(a.汉族人;b.指汉代的人)。 ◎ 中国朝代名:汉代。汉隶(a.汉代的隶书。b.具有东汉碑刻风格的隶书)。
读音:mù
[mù]
埋葬死人的地方:墓穴。墓地。墓园。墓道。墓碑。坟墓。墓志铭。
读音:bó
[bó]
多,广,大:广博。渊博。博学(学问广博)。博览。博爱。博物。 ◎ 知道得多:博古。 ◎ 用自己的行动获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 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泛指赌财物:博奕。赌博。
读音:wù
[wù]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 ◎ 内容,实质:言之有物。 ◎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读音:guǎn
[guǎn]
招待宾客或旅客食宿的房舍:宾馆。旅馆。馆舍。 ◎ 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外交人员常驻的住所:大使馆。领事馆。 ◎ 某些服务性商店的名称:茶馆。照相馆。 ◎ 一些文化工作场所:报馆。博物馆。文化馆。馆藏。 ◎ 旧时指教学的地方:家馆。蒙馆。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