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一粟
cāng hǎi yī sù
成语典故: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成语出处: 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
北宋文人苏东坡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至黄州,在黄州先后写了两篇《赤壁赋》,感叹世事的变化,当年声势浩大的曹操在赤壁兵败,人是历史大海中的一粒粟米,微乎其微,但每个人要在有生之年奋发进取才能不枉费一生
读音:cāng
[cāng]
暗绿色(指水):沧海。沧浪。沧海遗珠(喻被埋没的人才)。沧海桑田。沧海一粟。 ◎ 寒,冷:“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读音:hǎi
[hǎi]
靠近大陆,比洋小的水域:海洋。海域。海拔。海疆。海内。海岸。海誓山盟。五湖四海。 ◎ 用于湖泊名称:青海。中南海。 ◎ 容量大的器皿,巨大的:海碗。海涵(敬辞,称对方大度包容)。夸下海口。 ◎ 喻数量多的人、事物像海的:人山人海。火海。 ◎ 漫无目标地:海骂。海找。 ◎ 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海棠。 ◎ 特指中国上海:海派。 ◎ 姓。
读音:yī
[yī]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 纯;专:专一。一心一意。 ◎ 全;满:一生。一地水。 ◎ 相同:一样。颜色不一。 ◎ 另外的:蟋蟀一名促织。 ◎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一算。试一试。 ◎ 乃;竞:一至于此。 ◎ 部分联成整体:统一。整齐划一。 ◎ 或者:一胜一负。 ◎ 初次:一见如故。 ◎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7”。
读音:lì
[lì]
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称“栗子”,味甜,可食:栗色。火中取栗。 ◎ 发抖,因害怕或寒冷肢体颤动:战栗。 ◎ 坚实:“缜密以栗”。 ◎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