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芋艿 yùnǎi
(1) [taro;eddo]
(2) 大的芋
(3) 这种植物的块茎
(1).植物名。古代也称蹲鸱。其叶片呈盾形绿色,叶柄肥大而长,可作猪饲料。地下块茎呈球形或卵形,富含淀粉,可供食用。
(2).指芋艿块茎。
(3).特指芋艿块茎之大者。亦称“ 芋母 ”、“ 芋奶 ”。与“芋子”相对。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芋母》:“国朝 施可斋 《闽襍记》云:‘ 闽 人称芋大者曰芋母,小者为芋子。’……吾乡称为芋艿,当为芋奶之误,奶即嬭字,俗称母为奶,芋奶亦犹母子之义。因芋字从草,并改奶作艿耳。”
读音:yù
[yù]
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植培。地下有肉质的球茎,含淀粉很多,可供食用,亦可药用。俗称“芋奶”、“芋艿”、“芋头”。 ◎ 指“马铃薯”:洋芋。 ◎ 指“甘薯”:山芋。 ◎ 指“荸荠”:乌芋。
读音:nǎi,rèng
[nǎi,rèng]
〔芋艿〕见“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