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蟅虫的意思
蟅虫

  中文名称:蟅虫

  拼音:Zhè Chónɡ

  蟅虫出自《本经》,属于中医药材,主要适用于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治癥瘕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木舌,重舌。

  原形态

  ①地鳖

  雌雄异形,雄虫有翅,雌虫无翅。雌虫长约3厘米,体上下扁平,黑色而带光泽。头小,向腹面弯曲。口器咀嚼式,大颚坚硬。复眼发达,肾脏形;单眼2个。触角丝状,长而多节。前胸扩大如盾状,前狭后阔,盖于头上。雄虫前胸呈波状纹,有缺刻,具翅2对,前翅革质,后翅膜质,不用时摺成扇状。足3对,发育相等,具细毛,生刺颇多,基部扩大,盖及胸膛面及腹基部分,跗节5;具2爪。腹部第1腹节极短,其腹板不发达,第8、9两腹节之背板缩短,昆须1对。雄虫第9腹板有腹刺1对;雌虫第8、9两腹板缩藏于第7腹板的里面。生殖器不突出。

  生活于地下或沙土间,多见于粮仓底下或油坊阴湿处。昼伏夜出,觅食腐殖质及淀粉等物。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②赤边水蟅,又名:药用光蠊。

  雌雄虫形态相似。雌虫长2.7~3.3厘米;雄虫长2.2~2.4厘米。体黑褐色。头部位于前胸下。眼不发达,眼间区宽。前胸背板呈三角形,两侧后角近于垂直。前侧缘有淡黄色镶边。前后翅均退化为翅基,末端尖削。足粗短,腿节下缘有巨刺。腹节腹板雌虫仅见7节,雄虫可见8节。尾须粗短。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油坊、酱坊、灶脚下及墙角阴湿松土中。

  资源分布:分布华南及福建、台湾等地。

字义分解

读音:zhè

[zhè]

〔蟅蟒(mǎng)〕蚱蜢。 ◎ 地鳖。

读音:chóng,huǐ

[chóng,huǐ]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虫。益虫。雕虫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 ◎ 动物的通称:大虫(老虎)。长虫(蛇)。介虫(有介壳的虫子)。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 百家姓
  • 儿童谜语
  • 交通笑话
  • 内蒙古方言
  • 广西方言
  • 爱情故事
  • 医疗笑话
  • 玄幻故事
  • 造句
  • 黑龙江方言
  • 华北地区方言
  • 广东方言
  • 湖北方言
  • 优生优育
  • 亲情故事
  • 关于牛的歇后语
  • 科学之迷
  • 宗教笑话
  • 马年对联
  • 励志故事
  • 海洋技术
  • 云南方言
  • 甘肃方言
  • 节气谚语
  • 西游记歇后语大全
  • 畜牧兽医
  • 东北地区方言
  • 鸟的歇后语
  • qq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