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 衙
yá ㄧㄚˊ
◎ 旧时官署之称: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
◎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
◎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衙。柳衙。
● 衙
yá ㄧㄚˊ
◎ 旧时官署之称:公衙。衙门。衙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衙役。
◎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衙”。
◎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衙。柳衙。
详细字义
◎ 衙 yá
〈名〉
(1) (形声。从行,吾声。( yú)本义:列队行进的样子)
(2) 旧时官署之称 [local authorities;government office in old China]
诸州县长官在公衙亦准此。——张昭远《旧唐书·仪卫志》
衙,衙府也。——《广韵》
衙门,本牙门之讹,《周礼》谓之旌门,郑氏司常注所云,巡狩兵车之会,皆建太常是也,其旗两边刻绘如牙状,故亦曰牙旗,后时因谓营门曰雅门。——《陔余丛考》
每日衙门虚寂,无复诉讼者。——《北齐书·宋世良传》
(3) 又如:衙头(金人军队的统帅部);衙职(官衙中的职役);衙庭(官署的庭堂);衙堂(官署的大堂);衙里(衙署内);衙子(在衙门中当差的人)
(4) 排列成行的事物 [sth.arranging in column]。如:柳衙;松衙
(5) 唐代谓天子所居之处 [court]
群臣始朝于宣政衙。——张昭远《旧唐书·仪卫志》
(6) 又如:衙队(宫廷卫队)
(7) 姓
词性变化
◎ 衙 yá
〈动〉
(1) 衙参 [paying respect to a superior]
病卧四更后,愁闻报早衙。——李洞《江干即事》
(2) 又如:衙日(衙参之日);衙喏(衙参时兵卒的声诺)
(3) 坐衙,官吏坐堂审案 [hold court trial]
值城隍早衙,喊冤以投。——《聊斋志异》
[①][yá]
[《廣韻》五加切,平麻,疑。]
(1)旧时官署之称。
(2)泛指大宅子。
(3)衙参。
(4)谓排列成行之物。亦谓排列成行。
(5)唐代谓天子所居之处。
(6)竹名。“由衙”的省称。
(7)象声词。参见“衙衙”。
(8)古地名。在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四十里。
(9)姓。汉有长平令衙谨卿。见《通志·氏族三》。
[②][yú]
[《廣韻》語居切,平魚,疑。]
[《廣韻》魚巨切,上語,疑。]
行貌。参见“衙2衙”。
[③][yù]
[《集韻》牛據切,去御,疑。]
通“禦1”。
(1)强暴。
(2)遏止;阻拦。
[广 韵]:語居切,上平9魚,yú,遇開三平魚疑
[平水韵]:上平六鱼·下平六麻·上声六语
[粤 语]:ngaa4
[闽南语]:ga5,g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