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词语字典 拼音查词语 3.15打假的意思
3.15打假

  时值“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各家媒体磨拳擦掌应景“3.15”打假推出一连串打假、曝光的新闻或专题时,微博上盛传某网站另辟蹊径盘点“良心企业”的“3.15”专题,当网友信心满满地打开专题却傻眼了,专题上显示“卧槽!找了好久还没找着良心企业呢315就特么到了……专题被迫上线什么的……”

  虽然笑点十足,但也凄凉无限,想想,现如今要想曝光个什么企业,网上随便翻翻就一大堆“污垢”、“猫腻”,被投诉的企业、品牌更是数不胜数,要想找到几个被消费者赞不绝口的企业可谓是难上加难,地沟油、假药、夜光猪肉、毒牛奶、毒大米等等不断被爆出,很多人在问,3.15打假为何年年上演年年有?并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其实,这问题不难回答,就像大家都会在雷锋日一窝蜂扶老人过马路,重阳节一窝蜂跑敬老院慰问一样,“相关部门”也是一窝蜂在“3.15”动真格,打假,相关媒体也是一窝蜂在“3.15”为消费者“声张正义”,谴责和曝光黑心企业,黑心产品。

  殊不知,黑心企业和黑心产品并不因为相关部门隔三差五的检查打压才隔三差五出现,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在利益熏心的“特性”下,黑心企业天天有,黑心产品也是一不小心就流入市场,打假要长期坚持,坚持不懈,深入挖掘才能釜底抽薪,而不是仅仅在“3.15”发力发威。

  消费者要的是诚信的企业,诚信的产品,要的是一份“安全感”,这安全感不仅仅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需要,每一天每一时都需要的,消费者要的安全市场也不仅仅是“3.15”这一天,要的是真正的“安全”和“放心”。要知道,打假不是作秀,更不是秀给谁看的事情,这是事关消费者利益和安全的大事,来不得马虎。

  可想而知,在今年央视的“3.15”晚会上,我们又会看到一批让人深恶痛绝的黑心企业,又会看到一批让人连连作呕的黑心产品,很多黑心产品甚至会让消费者连连惊叹,恍然大悟,或许我们会知道原来牛奶变成“乳胶”是这么回事,鸡蛋黄能当乒乓球又是那么回事,简直就比刘谦的魔术还牛,让人大开眼界。只是,作为消费者,笔者也想问,这些,难道都是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才有的吗?

  不是,显然不是,那为什么要让这社会光洁皮肤下的脓疮不停地肿胀,不停地扩大腐烂的范围,直至流血、流脓,发出让人恶心的恶臭才清除呢?

  将打假进行到底,不是隔三差五,不是为“3.15”节目拼凑的素材,只是为了消费者的权益,为了社会的安宁,让来年的“3.15”无假可打,才是消费者最大的心愿!

字义分解

读音:dá,dǎ

[dá,dǎ]

击,敲,攻击:打击。殴打。打杀。 ◎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打炮。打雷。打信号。打电报。 ◎ 做,造:打首饰。打家具。 ◎ 拨动:打算盘。 ◎ 揭,破,凿开:打破。打井。 ◎ 举,提起:打灯笼。打起精神。 ◎ 涂抹,印,画:打蜡。打戳子。 ◎ 写出,开出:打证明。 ◎ 捆,扎:打包裹。 ◎ 合,结合:打伙。打成一片。 ◎ 获取,购取:打水。打鱼。 ◎ 除去:打消。打杈。 ◎ 定出,计算:打算。打腹稿。 ◎ 用,采用,使用:打比喻。 ◎ 玩,玩耍:打球。 ◎ 截,停,减,退:

读音:jià,jiǎ,xiá

[jià,jiǎ,xiá]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其他的词语
热门词语推荐
大家都在看
  • 微博段子
  • 医疗笑话
  • 文艺笑话
  • 成人笑话
  • 歇后语-艰难类
  • 四川方言
  • 港澳台地区方言
  • 校园故事
  • 猴年对联
  • 短篇鬼故事
  • 华中地区方言
  • 对联撷趣
  • 部首
  • 中国神话故事
  • 成语
  • 吉林方言
  • 优生优育
  • 饮食健康
  • 心理健康
  • 上海方言
  • 庆贺对联
  • 浙江方言
  • 人与自然
  • 居家卫生
  • 儿童绕口令
  • 农业谚语
  • 童话故事
  • 虎年对联
  • 祝寿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