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百家姓 屈姓
屈姓
姓氏起源
 屈姓来源
屈姓起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远古黄帝后裔狂屈竖,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著名的清朝学者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记载:“黄帝传有屈竖。”史书在典籍《国学·子部·道家》中记载:“黄帝理天下,始以中方之色称号。初居有熊之国,曰有熊帝,不好战争。当神农之八代榆冈始衰,诸侯相侵。以黄帝称中方,故四方僭号,亦各以方色称。佥共谋之,边城日骇。黄帝乃罢台榭之役,省靡丽之财,周戎士,筑营垒。帝问于首阳山。令采首山之金,始铸刀造弩。有于东海流波山得奇兽,状如牛,苍身无角一足,能出入水,吐水则生风雨,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牛。帝令杀之,以其皮冒之,以为鼓,以击之,声闻五百里。帝令军人吹角为龙鸣,此鼓角之始也。于是又令作蹴踘之戏,以练武士。黄帝云:“日中必熭,操刀必割。”狂屈竖闻之曰:‘黄帝知言也。’”狂屈竖,为黄帝属下武将,后在平定蚩尤之乱时立有大功。他十分钦佩黄帝的德政,一直认为“武非决世”,就是单凭武力不能解决世间的所有问题。因此,当黄帝说“日中必熭,操刀必割”时,他非常赞同这个辨证的道理。

屈姓最古早的屈氏,当始于狂屈竖,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ué(ㄑㄩㄝˊ)。

源流二

源于有扈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屈骜,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屈骜,亦称大廉侯,是夏王朝初期西戎民族有扈氏部落的首领,建有屈骜城。屈骜城在夏王朝初期,被夏王启讨伐所灭。屈骜也是屈氏的最早祖先之一,其后裔子孙时代称屈氏至今。

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ū(ㄑㄩ)。

源流三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楚武王熊通有个儿子叫熊瑕,官至莫敖,位于令尹之下。楚武王封熊瑕于屈地(今湖北秭归),并把屈作为熊瑕的食采之邑,其后史称为屈瑕,或莫敖瑕。关于屈地所在,一说在今陕西丹江上游的商县附近,二说在今河南浙川县东、湍河以西的邓县与内乡县交界处,三说在今湖北南漳县西北,四说在今安徽淮河中游南岸的怀远县西南,五说在今南漳县西南,即今荆山山脉的龙潭顶。虽屈地之说有五,但按屈瑕的家族世代生活和发展于秭归地区来看,其第二个说法比较“靠谱”。在屈瑕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屈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屈氏正宗。在整个战国时期直至秦朝末期,屈氏、景氏、昭氏皆为楚国公族中最有势力的三个氏族大宗,其屈氏族人中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伟大的楚国诗人屈原。

屈姓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ū(ㄑㄩ)。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姬夷吾封地,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屈,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吉县,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姬夷吾所驻守、居住之地,出产良马。这在史籍《左传·僖公二年》重有记载:“屈产之乗。”周惠王姬阆十一年,晋献公姬诡诸派公子夷吾守护屈邑。公元前655年,姬夷吾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逃到梁国避难。梁伯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姬夷吾,还生下一男一女。男孩取名为姬圉,就是后来的晋怀公,女孩则取名为姬妾。周襄王姬郑元年,晋献公逝世,大夫里克杀了骊姬,然后派人往梁国迎接姬夷吾。姬夷吾听了吕省的劝告,怀疑里克迎接他有阴谋,怕有生命危险,因此贿赂秦穆公嬴任好请求护送,并许诺将来会把晋国的河西之地奉献给秦国。秦穆在周襄王三年派秦军护送即夷吾回国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即位后,立即毁约,在韩原之战中,晋惠公拒绝让庆郑驾驶他的战车。作战时,晋惠公的战车被陷在烂泥里,跑不动,秦军逼近,晋惠公这才赶紧命令庆郑驾御战车,而庆郑却置之不理。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被俘,差一点被杀了祭祀天帝。晋惠公在位期间,使晋国处干“失道寡助”的地位,丧失了与其他大国争衡较短长的资格。

在晋惠公留居在屈邑的庶支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屈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jué(ㄐㄩㄝˊ)。

源流五

源于鲜卑,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北魏孝文帝定都洛阳后,将代北鲜卑复姓屈男氏、屈突氏、屈侯氏等氏族部落的族人姓名,均改为汉字单姓屈氏,其后子孙便以屈氏相传至今。

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ū(ㄑㄩ)。

源流六

源于突厥族,出自蒙古汗国时期乃蛮部屈出律,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屈出律,突厥名为屈出孤鲁,古突厥民族乃蛮部太阳汗之子。著名的西辽政权末代可汗。宋宁宗赵扩嘉泰四年,成吉思汗灭突厥乃蛮部,太阳汗受伤致死,儿子屈出律逃跑,经畏兀儿、哈剌鲁,于公元1208年到西辽投靠古儿汗,古儿汗还把女儿嫁给了他。宋嘉定元年,屈出律联合花剌子模苏丹国的国王花剌子模沙,推翻古儿汗,夺取了西辽政权。屈出律即位后,积极推行宗教不平等政策,强迫西辽境内的伊斯兰教徒们都改奉佛教。宋嘉定十一年,成吉思汗命大将哲别进攻西辽。哲别率蒙古大军进入西辽辖境后,首先宣布宗教平等,立即得到了伊斯兰教徒的拥护和支持。屈出律失去所有帮助,无法再呆,遂出逃至巴达哈伤的河谷,被当地猎人抓捕后送回给哲别,被哲别处死。在屈出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者,在元、明时期汉化称屈氏,世代相传至今,主要分布在今新疆伊宁、阿克苏、喀什一带地区。

屈姓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ū(ㄑㄩ)。

源流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屈佳氏,满语为Ciu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后多冠汉姓为屈氏。

该支屈氏正确读音作qū(ㄑㄩ)。

源流八

源于蒙古族,汉化姓氏。成吉思汗三子窝阔台的后代。史料载:蒙古帝国时期,窝阔台汗敕封四子哈喇察尔大王为凤翔汗国可汗。哈喇察尔大王的次子扎尔台(汉名:屈术,更改姓名原因至今存异议)袭为凤翔县达鲁花赤,他的子孙也一直在陕西省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繁衍,形成屈姓家族,当地称为“屈家山”。

郡望堂号
 屈姓郡望堂号

郡望

临海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太平二年(丁丑,公元257年)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东部沿海、象山港以南地区。

丹阳郡:丹阳又称润州、丹杨郡,是我国十分古老的地名,所指的地方迭有变动。先秦时期,共有三处以丹阳为名的地方,但一般主要是指豫鄣郡(今江西南昌)。汉朝时期实施郡县制度以后,先后又有许多以丹阳为名的郡和县。丹阳郡始建于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是由原豫鄣郡改置,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下辖十七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省长江以南,江苏大茅山及浙江省天目山脉以西、浙江省新安江支流武强溪以此地区。三国时期孙吴国移治到建康(今江苏南京),以后辖区缩小。到了南北朝的后魏时,又在河南省项城县的东北置了一个丹阳郡。隋朝灭后南朝陈国后曾废黜,后隋炀帝又置润州,治所在延陵(今江苏常州),再以蒋州(今江苏南京)为丹阳郡。唐朝时期移治到丹徒(今江苏镇江)。北宋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8年)升为镇江府。另外,古代楚国原在丹阳,即今湖北秭归一带,楚文王东迁至今湖北枝江,仍名其地为丹阳。还有,秦朝时期的丹阳县,亦称丹杨县,在今安徽省当涂县一带,唐朝时期被并入当涂县。明、清两朝乃至民国、现今的丹阳,只是个县级建制的城市,位于今江苏省溧阳市旁边,紧依长江,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新丰郡:亦称古庸国、竹山县,商朝以前为汉水流域重要部落方国,称庸国。周武王伐纣,庸国起兵相从,得袭封。楚庄王三年(庚戌,公元前611年),庸国君主率群蛮叛楚,农历8月,楚国伐庸国,楚人、秦人、巴人联合起来灭了庸国,庸地被并入楚国,置上庸县。周显王五年(丁巳,公元前364年),秦楚两国结盟,庸地还楚国。周赧王三年(己酉,公元前312年),秦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庸地归于秦国。周赧王十一年(丁巳,公元前304年),秦楚两国议和,秦国又将庸地还给楚国。同时,分置上庸郡和汉中郡,上庸郡治上庸,汉中郡治西城(今陕西安康)。周赧王三十五年(辛巳,公元前280年),秦国再次伐楚国,楚军大败,被迫割上庸、汉北地予秦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庸地复置上庸县,改隶汉中郡,属梁州。西汉初期沿袭秦朝建制,西汉高祖五年(己亥,公元前202年),析上庸以西之地置武陵县,属汉中郡。汉武帝建元元年(辛丑,公元前140年),改梁州为益州,上庸、房陵、锡、长利四县隶汉中郡,属益州。王莽篡汉后,新朝始西汉朝建国元年(己巳,公元9年),改上庸县为上庸部,隶属汉中郡。西汉末期将汉中郡分为魏兴、房陵、上庸三郡,上庸郡辖北巫、安乐、武陵、安富、微阳五县。汉献帝建安二十年(乙未,公元215年),曹操大破张鲁后,将魏兴郡辖地锡县并人上庸郡,以申耽为上庸都尉。东汉朝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刘备遣刘封、孟达平魏兴、上庸、房陵三郡,申耽降蜀,被任命为上庸太守,封郧乡侯。东汉朝建安二十五年(庚子,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孟达降曹魏国,随即袭击刘封,刘封逃回蜀国,曹魏国合并房陵、上庸、西城三郡为新城郡,任孟达为太守。曹魏明帝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孟达谋归蜀汉,被曹魏兴郡太守申仪密报司马懿,司马懿率兵破城,擒杀孟达。曹魏太和二年(戊申,公元228年),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北巫三县为上庸郡,治上庸。曹魏太和四年(庚戌,公元230年),撤上庸郡并入锡郡。曹魏景初元年(丁巳,公元237年),分魏兴郡之微阳县和锡郡之安富、上庸两县并为上庸郡。曹魏嘉平年间又撤上庸郡,至曹魏甘露四年(己卯,公元259年)复置。晋朝时期沿袭曹魏建制。晋武帝泰始元年(乙酉,公元265年),上庸郡辖上庸、富安、微阳、上康、武陵五县,属荆州。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291~299年)归属梁州管辖。其后,地被前秦占据,东晋孝武帝时又为晋所辖。南北朝时,初沿旧制。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上庸郡辖上庸、北巫、富安、微阳、武陵、新安、吉阳七县,属梁州。北齐武帝永明二年(甲子,公元484年),上庸郡辖上庸、武陵、齐安、北巫、上廉、新丰、新安、吉阳八县。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癸未,公元503年),析上庸县另置安城县,改称上庸郡为新丰郡。候景之乱时,地入西魏。西魏废帝元年(壬申,公元552年),改安城为竹山。同时改房陵为光迁,改新丰为上庸,以竹山之地分设罗州。北周时期,改上庸县为孔阳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改孔阳县为上庸县,改罗州为房州,领上庸、竹山、光迁、永清四县,隋炀帝大业元年(乙丑,公元605年),改州为郡,以郡治县,改房州为房陵郡,治竹山。唐朝初期沿袭隋朝建制。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公元618年),改房陵郡为迁州,治房陵。唐太宗贞观十年(丙申,公元636年),废迁州,置房州,治竹山,领房陵、竹山、永清、上庸四县,属山南东道。唐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房州为房陵郡。唐肃宗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房州,竹山属之。五代十国时期,上庸、竹山仍属房州。宋朝初期沿袭旧制。北宋太宗雍熙三年(丙戌,公元986年),省上庸入竹山,仍隶房州,升房州为保康军节度,隶京西南路。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戌,公元1130年),置金、均、房州镇抚使,属利州路。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公元1135年),隶襄阳路。南宋朝绍兴七年(丁巳,公元1137年),改隶京西南路。南宋朝绍兴十年(辛酉,公元1141年),置金、房、达、开安抚使,改属利州路,房州领房县、竹山二县。

元朝时期沿袭宋朝建制。元顺帝至正二年(壬午,公元1342年),省房陵入房州,竹山仍隶房州,属襄阳路。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改襄阳为府,领竹山、房县、上津、郧县等县。明朝洪武七年(甲寅,公元1374年),省竹山入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明朝洪武十三年(庚申,公元1380年),复置竹山县,仍属襄阳府。明宪宗成化十二年(丙申,公元1476年),设郧阳府,竹山属之,同时割竹山县西尹店社置竹溪县。清朝沿袭明朝建制。清圣祖康熙三年(甲辰,公元1664年),将湖广分为湖北、湖南两省,郧阳府属湖北布政使司,领郧县、郧西、竹山、竹溪、房县、保康六县。清宣宗道光元年(辛巳,公元1821年),割竹山、竹溪、房县之南乡置白河厅(今柳林白河口),设抚民同知,后改督捕同知。清穆宗同治三年(甲子,公元1864年)裁白河厅,复原制。中华民国初年(壬子,公元1912年),全国实行省、道、县制,竹山属湖北省襄阳道。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壬申,公元1932年),改属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己卯,公元1939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公元1949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竹山,竹山隶属陕南行政公署第四专署,后改为两郧专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竹山隶属中南行政区湖北省郧阳专员公署。1950年庚寅2月1日,改属郧阳地区专员公署。1952年壬辰襄郧合并,隶属襄阳专区专员公署。1965年乙巳,襄郧分设,竹山隶属郧阳专区行政公署。1970年庚戌,专区改称地区,竹山隶属郧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甲戌10月,郧阳地区建制撤销,与十堰市合并,竹山隶属湖北省十堰市。

彭城郡:彭城郡原为西汉时期的楚国所置。汉宣帝地节元年(壬子,公元前69年)以楚国改置彭城郡,治所在彭城县(今江苏徐州),西汉朝黄龙元年(壬申,公元前49年)复名楚国,东汉朝章和二年(戊子,公元88年)又改为彭城国。南朝宋永初二年(辛酉,公元421年)复为彭城郡。隋开皇时期(公元581~600年)废郡,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又改为徐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名彭城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徐州。历史上的彭城郡,其统辖范围大致包括今山东省微山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沛县东南部及邳县西北部,安徽滩溪县东部及山东微山县一带。彭城郡与沛郡在地域范围上有部分重叠。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堂号

临海堂:以望立堂。

丹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彭城堂:以望立堂。

新丰堂:以望立堂。

三闾堂:战国时屈原,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在楚国官至三闾大夫,楚怀王很尊重其才。后来因为被奸臣靳尚和郑贵妃说他的坏话,被贬到江南。他作了《渔父词》,表明自己的爱国心,自投汨罗江而死。

汨罗堂:同三闾堂。

忠义堂:同三闾堂。

家乘谱牒
 屈姓家乘谱牒

江苏常熟临海屈氏世谱十九卷,(清)屈厚基、屈廷衔修,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三闾祠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中山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熟临海屈氏世谱十九卷,(清)屈轶撰,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忠义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仅存第十二~十九卷)。

江西屈氏族谱,(清)屈镜泉编辑,屈盛道等主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肇锡堂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江西省档案馆(仅存一卷)。

屈氏族谱一卷,(清)屈之纲、屈之邢纂,清光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南省溆浦县档案馆。

衡阳屈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四川省双流县自称屈原第七十代孙屈楚平处。

江苏常熟临侮屈氏世谱十九卷,(民国)屈采麟等重修,清道光至光绪年间刻,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忠义祠堂增补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二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常熟市图书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湖北秣归屈氏族谱一卷,(民国)屈家升、屈家民纂,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北省姊归县屈原纪念馆。

江西屈民族谱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屈镜泉编辑,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肇锡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二卷下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江西省档案馆。

东北屈氏源流史谱,(现代)屈广兴编著,2008年5月稿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辽宁省本溪市东明区屈广兴处。

迁徙分布
 屈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

屈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的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八十二位,人口约七十六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8%左右。

传统意义上的屈氏远祖,始于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武王之子芈瑕,受封于屈(湖北秭归),子孙后代遂以封地名“屈”为姓。因此,屈氏是楚国的公族,屈氏起源于芈姓。屈氏得姓后十分兴旺发达,春秋战国时屈氏和景氏、昭氏为楚国最有势力的三大王室宗族,显赫一时。这一时期名载史册者达十余人,以三闾大夫屈原最为著名。公元前223年楚灭于秦,屈氏从此开始徙奔四方。一部分为避难散居今湖北、湖南等地。汉灭秦,曾迁六国贵族后裔和关东豪族于关中,屈氏亦列其中,为屈氏入陕之始。西汉后两湖之地的屈氏有一部分迁居浙江临海,一部分迁居江苏泗洪、盱眙等地。而两汉之交的动荡不宁,使关中屈氏有进入山西、河北、山东者,其中一支迁居河南洛阳。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衍于今浙江临海、江苏盱眙、河南洛阳的屈氏家族庞大,人丁兴旺,昌盛为屈氏临海、临淮、河南郡望。屈氏后来在临海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临海望。三国时期,汝南人屈晃因仕宦于吴,落籍今江苏省境。北魏时期,屈遵家族在河北北部、辽宁南部的繁衍也颇引人注目。随着同时期屈突氏改屈氏,极大地壮大了屈氏家族。隋唐时屈氏发展表现为南北争雄,竞相发展。宋、元时期,屈氏在南方的发展压倒了北方,播迁于南方广大省份,今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均有屈氏人定居。明朝初期,山西屈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被分迁于河北、北京、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明、清以后,屈氏分布地进一步扩大。

屈氏在中国国分布较广,到2009年1月为止,以湖南、陕西等省为多。

拼写规则
姓氏 大陆 台湾 香港 澳门
Chu Wat Vat
取名规则
 
  屈-Qu-最好不用声母是j.x的字为名,首字最好不用零声字母或拼音是y.w开头的字。双字名应避免全用q声母.u韵母或阴平调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屈"字的"屈服"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您的姓氏笔画为8 画。  
 
QQ头像
 
 
  
 
     
  QQ头像使用方法
把鼠标放到上面的一个QQ头像图片上,点击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把QQ头像保存到桌面上,然后点击QQ面板的“菜单”→“设置”→“个人设置”,这时就进入QQ的“个人设置”面板,然后在QQ头像右边点“更改”→选择“本地上传”→选择你刚保存的头像→最后点“确定”,这在你就拥有了超个性的QQ头像了,赶快试试吧。
只有QQ会员或QQ等级在16级以上的用户才可以使用QQ自定义头像!
 
 
姓氏名人
屈中恒,屈安,屈保韵,屈秉筠,屈承懋,屈大濩,屈大均,屈鼎
热门姓氏
搜索最多姓氏
  • 地球家园
  • 绕口令
  • 笑话
  • 猴年对联
  • 挽联
  • 饮食健康
  • 有关害怕的歇后语
  • 其他谚语
  • 鸟的歇后语
  • 爱情故事
  • 睡前故事
  • 虎年对联
  • 海洋技术
  • 儿童绕口令
  • 中国神话故事
  • 江西方言
  • 港澳台地区方言
  • 百家姓
  • 陕西方言
  • 带水歇后语
  • 综合笑话
  • 综合谜语
  • 惊悚鬼故事
  • 生活故事
  • 鸡年对联
  • 校园鬼故事
  • 推理故事
  • 英语笑话
  • 幽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