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姓来源 |
柔姓起源 柔然国后裔,555年迁居今山西境内临县.我只知道在山西介休有这种姓氏。在临县白文镇现在还有近万人.(陈元之,兵团党校论坛论1 995年第4期一“述论柔然族的社仑可汗”) 柔然族 柔然族的名称我国的古籍上有称蠕蠕、芮芮、茹茹或柔蠕,但多是古人记载时相互抵牾所至, 柔然族是从东胡族的一支。柔然族从公元402年,郁久闾社仑称可汗起,至公元555年其政权被突厥覆灭为止,共一百五十余年,是继匈奴、鲜卑之后在蒙古高原上建立的又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国家政权。他们活跃于蒙古高原。 柔然汗国的兴亡与崛起乃继匈奴西迁、鲜卑南迁之后,代之而兴,雄霸大漠南北、流沙东西的强大游牧奴隶制国家。共历十九君,存在了152年(402-554年)。 公元394年,柔然部落首领曷多汗与社仑两兄合谋,领其部众弃其父兄向西叛逃,不料被北魏长孙肥发觉,追击至上郡跋那山,“斩曷多汗,尽殪其众而还。社仑却藏匿幸免,不久他领众数百又东归其伯父匹候跋。匹候跋将他安置在南边,并派四个儿子统领加以监视。年轻能干的社仑即而领其亲信私属,挟其“四监”,擒其伯父匹候跋,实行“夺部之变”。匹候跋的其他诸子,收其余部逃归高东解律部。不久社仑又释匹候跋父子多人,企图以此贿惑诸逃亡者,回归后聚而歼之。不久就偷袭匹候跋杀之。败北的匹候跋之子启拔、吴命等十五人统领残部南归北魏。社仑惧怕北魏的讨伐,掠五原以西诸部后,便北度大漠去了。 社仑帅其部落入漠北,即现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之西,鄂尔浑河上游和土拉河流域。当时这些地域是高车六氏的牧地。高车人长期游牧于漠北高寒地带,由于诸多社会等原因,当社仑统领柔然人到来之时,他们的社会刚处于“文明时代”的门口,有了私有财产和阶级,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各部族互不统属,各由自己的“部帅”统领,进行社会生产和生活。当外敌入侵时,缺乏统一有力的抵抗,柔然社仑进入后,遂并诸部,夺其地而居,而且在弱洛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哈尔和林西北)建立王庭。社仑自称“丘豆伐可汗” (释义为驾驭开张) 其它弱小部族和国家,“皆苦其寇抄,羁糜附之”。从此柔然族雄据蒙古高原,西进西域统治各部族。其势力范围,东起大兴安岭及辽河中上游,西抵今新疆北部到巴尔喀什湖及天山南麓,南越漠南,北贝加尔湖南,是当时亚洲东北部最大的游牧民族国家。社仑“可汗”凭籍其强悍的军事实力,利用黄河流域中原民族政权相互混战的局面,不断发兵南下,袭击北魏边境。如公元403年、406年、409年(北魏永兴元年)和410年(北魏永兴二年),先后共四次.但每次都战败而归。410年的最后一次战败而归的途中,社仑不幸病死。 社仑死后,他所创基业传及子孙,共为十代,历时153年,于公元555年为阿尔泰山地区崛起的其附庸突厥汗国所灭。社仑无愧是我国古代柔然族的英雄,他顺应柔然人游牧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不畏艰难险阻,冒着生命的危险,实行“夺部之变”,杀其伯父及从兄弟,摆脱北魏的羁糜,引部远度漠北,逐并高车匈奴余部,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国家政权,将柔然人的社会拉入“文明时代”的门槛内,脱离了蒙昧野蛮的原始社会时代,开辟了柔然人历史的新纪元,是其社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他自称为“丘豆伐可汗”,按其释义是“驾驭开张的君主”之意,这是有意义的现实的直叙,很值得尊重。当然社仑是一个游牧民族的早期的奴隶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是奴隶主阶级的总代表,其统治和压榨必然带有野蛮时代的痕迹,因而也是相当残酷的。但是无论如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能够审时度势,摆脱北魏的羁魔,利用中原民族政权混战的形势,建立起一个独立的、统一的、较为强大的汗国,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柔然族的游牧社会经济,在社仑时代发展的程度如何呢? 由于长期以来对他们及其汗国的历史研究不够,专著更少,因而要具体地搞清社仑时期的社会经济是较为艰难的。现在我们也只能就社仑为“可汗”前后的一些点滴资料来加以证明。 首先是畜牧业,社仑时代柔然人的畜牧业是较为发达的。史籍上虽未记载牲畜兴旺的数目,现在也无法考证,不过在公元385年,匈奴铁弗部刘库仁之弟刘眷领部袭击柔然别部肺握于意亲山(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北)时,“获牛羊数十万头”。这个时间距社仑北度吐拉河建庭称汗还早十七年,可见柔然人当时畜牧业之兴旺了。柔然人在发展畜牧业中,对马匹的饲养极为重视,这大概是因为对外征战和进行生产与交换有关。公元407年,社仑称“可汗”后第五年,他为了友结后秦,共抗北魏,遣使至长安,给后秦“献马八千匹。”公元411年,社仑死后第一年,其弟解律继汗位,为了与北燕冯跋和亲,政治目的还是为了抗北魏,就“献马三千匹”由此可见,柔然人养马之盛了。当然史载这些材料,有的不完全是柔然人独家生产的,必然有高车人等部族的贡献。牛羊是游牧民族的主要生活资源和财富,而马匹的兴盛说明其牛羊牲畜饲养的发达,因为它的兴盛往往是与牛羊的发展成正比的。与畜牧业生产相关的就是狩猎业,在游牧民族中狩猎也是其衣食来源之一,所以狩猎业在游牧民族中也是较为发达的。当时的大漠南北,“野兽所聚,千百成群”。柔然人早在社仑以前,作为鲜卑拓跋氏的一个“部帅”、臣属,每年向拓跋氏贡奉马匹牛羊牲畜外,还要进贡“貂皮”等物.所以不难设想他们当时的狩猎业发展情景了。 其次就是手工业,柔然人的手工业主要是冶铁、造车、制恺、穿庐、毡帐和毛毡等。1925年苏联考古学家波罗夫卡,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土拉河畔的诺颜歹·斯穆发掘了一座古墓。出土的器物中有铁刀、铁箭链、铁马橙、马缀等物。经鉴定一般认为这些器物是公元四、五世纪的产物,是属于我国柔然族的遗物。蒙古高原铁器生产工具的出现,早在柔然族前数百年的匈奴统领时代,自然晚于匈奴的柔然人因袭下来,这是毫无间题的。当时活动在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最后消灭柔然汗国的突厥人,在长期被柔然族的奴隶主奴役时,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之“冶铁”。成为柔然人的“铁工”。其住地成了柔然人的冶铁基地,所以,柔然汗国铁质生产工具的发展恐怕还是可观的。 总之,作为东胡族后裔的柔然人,从氏族、部族到部落联盟、经过了近百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由于本族社会内部经济的发展和掠夺的成功,在当时我国多民族国家融合、同化混乱的缝隙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了社仑时代,终于摆脱了北魏的统治,并使其社会跨入“文明时代”,建立起国家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其汗国疆域之大不亚于当年的匈奴。这种统一虽然是早期的军事奴隶制的统治,但对大漠南北和西北的新疆等地与内地的联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对各部族、民族游牧经济的发展以及他们之间的文化、思想感情的交流,在继匈奴、鲜卑族之后,又一次地起了促进全国统一的作用。这是它的历史功绩,应当肯定无疑。 社仑称“可汗”后,在位仅八年,但他所开创的宏伟事业,由他的子孙们继承和发扬起来。当时正是我国各民族纷争,十六国政权相互对抗之际,它矗立于北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继承匈奴、鲜卑的统一北疆的间题,而更主要的是开拓和捍卫了我国北疆的领土以及促进中华民族融合、同化和文化思想感情的交流等方面,都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致使后来的突厥、隋、唐、辽、蒙古(元)和清因之而成自然。 以游牧为生的柔然人,被迫徙居蒙古高寒地带,他们只好“冬则徙度漠南,夏则还居漠北”在这样的地理气候环境中生存,在科学不甚发达的古代,确实是十分艰难辛苦的。因而他们对中原大地十分向往,尤其对它们的劲敌北魏政权的所在地十分眼红。他们在立国之前和之后,直到最后衰亡为止,其统治者总是把北魏当作他们斗争的对象。也就是说把今内蒙和山西、陕西、河北的北部,即鲜卑拓跋氏的住地作为争夺的对象。正因为如此,他们长期以来与北魏政权既有广泛的经济政治上的联系,又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及其斗争。他们往往利用中原和西北各民族政权与北魏矛盾斗争之机,组织军队袭击北魏,与此同时,还运用各种方式,比如使臣往来、馈赠礼物、联姻和亲等,与东边的后燕(后来的北燕)、西边的夏、后秦,甚至江南的宋、齐等政权,进行广泛的联系,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公开的政治目的,就是联络当时中国境内一切反对北魏政权的力量,共同对抗北魏。只不过北魏政权的不断强大,进而统一了中原,而江南的宋、齐政权日驱腐朽,加上北魏政权对他们实行军事征战外,还包括修复长城,设置边镇等有力的防御措施,从而使柔然的政治目的难以实现。 随着历史的发展,岁月的向前,柔然汗国的统治集团也日驱腐败。汗国内各民族的势力不断兴起,公元555年,被它所奴役的、新生的、崛起于阿尔泰山的突厥部族所消灭。尔后的柔然人,也就融合、同化于我国北方诸民族之中,而不再现于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