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察哈尔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察哈尔氏,亦称察哈喇氏、多罗特氏,以部为氏,世居察哈尔(今河北张家口一带,包括河北、内蒙乌兰察布盟、锡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区)、布尔噶苏台(今河北承德)、阿尔达额尔苏(今黑龙江勃力)、科尔沁(今内蒙古东部通辽地区、以及吉林西部一带)、萨喇穆鲁(今河北围场)等地。后有满族通过联姻方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Cahar Hala、Duolot Mokun、Cahala Mokun。“察哈尔”,是古突厥语“汗之宫殿侍卫”之意。有近代法国学者伯希和(Paul Pelliot,公元1878~1945年)认为,“察哈尔”一词来源于古波斯语,意为“家长”或者“臣仆”,隋、唐时期突厥汗国军队中的精兵被称作“柘羯”,而“柘羯”就是“察哈尔”一词最早的汉译形式,传入蒙古后音变为“Jaqar”。国内曾有几位学者利用古汉语音韵学试读柘羯古音,肯定了伯希和的观点。古代蒙古察哈尔部,原驻牧于阿尔泰山地区,强盛于明朝时期,遂成为蒙古各部的中心。成吉思汗的第十五世孙、阿寨台吉次子阿葛巴尔济济农之子孛儿只斤·巴图孟克(公元1474~ 1517年),蒙古察哈尔部人,在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由寡母满都海福晋扶立即汗位,成为著名明朝时期蒙古大元可汗,亦称察哈尔蒙古达延可汗,为蒙古各部的“共主”,世袭蒙古汗位,成为察哈尔氏的鼻祖。明朝时期,察哈尔本部分八个分部(爱马克),其中称岭南四察哈尔的有敖汉部、奈曼部、苏尼特部、乌珠穆沁部,称岭北四察哈尔的有鄂托克部、主固特部、布里雅特部、阿刺齐特部。统称为察哈尔八部。清朝时期,满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又将蒙古察哈尔部以分散驻防等形式,迁居于全蒙古各地,因此蒙古九部以及兴安岭至天山的三十八旗中,都有察哈尔部蒙古族人的分布。
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维吾尔族、锡伯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的察哈尔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察氏、插氏、查氏、多氏、哈氏、朱氏、平氏、安氏、伊氏、明氏、贺氏、肖氏、金氏、赫氏、武氏、吴氏、梅氏、袁氏等,世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