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姓来源 |
完姓起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子姓,出自西周时期宋国开国君主者微子启,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史籍《希姓录·十四寒》记载:“完氏,微子之后。”微子,名子启,后世为了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改称“子开”,朝歌人(今河南淇县),微子启的原封地在微(今山西潞城),爵为子爵,所以被尊称为“微子”。微子启是商王帝乙之长子,纣王的庶兄。他曾多次亲谏纣王,见“纣终不可谏”,便问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微子认为有理,便远离纣王回到自己的封国微,后来微子又迁到今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西北部一带临湖山地,所以那一带也称作“微”,其山改称微山,其湖改称微山湖。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微子持祭器造于武王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矛、膝行而前,向周武王说明自己远离纣王的原因。周武王很受感动,乃“亲释其缚,复其位如故”,仍为上卿士。约在周成王姬诵三年(公元前1100年)左右,周公姬旦在平灭了纣王之子武庚禄父的叛乱之后,以周成王姬诵之命封微子启立国于宋地(今河南商丘),负责管理殷商王朝的遗民。微子启遂成为宋国国君、始祖。微子启寿终之后,葬于今山东微山湖中间的微山岛西北部高岗上。至圣先师孔子称微子(宋国始君)、箕子(朝鲜国始君)与比干(殷商终君)为“世之三仁”。微子墓前有古碑四通,主碑上有汉朝名相匡衡所书的“殷微子墓”四字,碑额为“仁参箕比”。“箕”指箕子,“比”指比干。微子启为官屡屡谏正,为君持仁以恒,为政贤能,为殷民所爱戴,所以被后世之人称作“完仁之君”。 “完”,在古代是“恒久”之意,读音为胡官切。故尔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完氏,为十分古老的姓氏之一,正确读音作huán(ㄏㄨㄢˊ)。 第二个渊源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完颜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完颜氏,满语为Wanggiya Hala,以部为氏,为满洲镶黄旗之核心。完颜氏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称白号之姓(贵族之姓),源于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击败大辽国创建金国后,为金朝国姓,后来金国灭了北宋王朝。完颜氏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即明朝时期称谓的“王甲部”。完颜氏世居完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什河流域)、讷图(今辽宁沈阳)、喀拉沁(今内蒙古喀拉沁旗)、英额(今辽宁通化)、佛阿拉(苏克素浒河支流加哈河与首里口河之间三角形河谷平原的台地上)、新京(今吉林长春)等地。在金国灭亡之后,皇族完颜氏主要聚居在中国南、北两个不同地方。当时跟随皇帝左右的宗室,大部分集中在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不肯南下的宗室,仍集居于上应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经历了元、明、清、民国至今近八百年的沧桑变化,几乎全部被汉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所同化。后所冠汉字单姓甚多,有完氏、汪氏、王氏、鄢氏、张氏、颜氏、赵氏、顾氏、瀛氏、魁氏等。此外,在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中也有完颜氏,皆为金国人在元朝时期加入元籍者,亦有称汉字单姓完氏者,同宗同源。 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达斡尔族之完氏,正确读音为huáng(ㄏㄨㄤˊ),为“完”的古读音,即雨方切,亦即“皇”之音,以念先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创金国之王的功绩,后世有省音为wáng(ㄨㄤˊ)者。 第三个渊源 源于回族,出自金国时期古女真族完颜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民完氏,据文物《重修朝真寺碑阴题名》记载:“‘完’,源出完颜氏,金人裔也。金大定年间,禁女真人勿得混汉姓,故去完而为颜氏,惟在曲阜不敢与兖国之姓,特称完氏。” 该支回族完氏实际上就是宋、金时期女真族人的后裔,祖上曾经是金国的王族贵胄,因此沿用“完颜氏”为自己的姓氏,后避讳先贤颜回之圣称,省改为汉字单姓完氏,与第二个渊源一致,但其姓氏的正确读音作huáng(ㄏㄨㄤˊ),取“完”的古读音,即胡光切,亦即“皇”之音,以念先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为金国之皇的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