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偰(契xiè),一作卨,尊称阏伯。五帝之一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弟,生母为简狄,出生于上古时代的商。封为玄王,尧称帝时做为司徒。相传为帝喾后妃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左传》载:“陶唐氏之火正契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纪时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阏伯在公元前2400年,传说中的尧舜时代发明了以火纪时的历法,在管火的同时曾筑台观察星辰,以此为依据测定一年的自然变化和年成的好坏,为中国古老的天文学作出了贡献。契在他的出生地与封地“商”(今商丘)做火正,呕心沥血,深受人民的爱戴,故中国民间尊他为“火神”。契死后葬于封地,建有阏伯台,由于契的封号为“商”,他的墓冢也被称为“商丘”,即今商丘市的由来。
黄帝第三代孙是上古五帝之一高辛氏帝喾。传说帝喾(又称帝俊)也象他的始祖黄帝一样,分别从三个不同的氏族中挑选了三位美丽娴淑的姑娘为妻,生下了四个有出息的儿子。正后是屈原在《楚辞》中所赞美的有娀氏美女简狄,生子名偰(契xie),是商王族的始祖。三妃陈丰氏美女庆都,生帝尧放勋。三妃鲰訾氏美女常仪,生帝挚。帝喾的[1-2]
注:商祖始祖是帝喾后裔那是有资料证明只说一点证明就是商汤伐夏建立商王朝后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先祖帝喾有段是”从先王居“说的就是帝喾!其他的都是附会不多写了特指周认有段古文集也有写帝喾对姜嫄的话:“此子焉能无父而生焉?”说明弃是他妈妈在外野合所生这里不是骂她而是说当时有这种习俗也是为了人口兴旺有野合之说!
契在尧的时候出生,在舜的时候成长,并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对他进行表彰的时候,大禹就说这里有稷、契、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还专门下了命令,任契为司徒,让他用父、母、兄、弟、儿子等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 契在自己的封地传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孙汤的时候,经过了8次迁都,最后终于在亳定下了统治中心,成为与夏朝抗衡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
那时候,夏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与夏朝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商王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商王国的首领汤很会治国,他有一句名言:“人通过水可以知道自己的形象,君通过民可以知道国家治理与否”。汤还是一个仁义的君主,人们纷纷前来投奔他。在这股离夏奔汤的人群中,有一个叫伊尹的能人,成了汤治理国家的良辅。
最后,殷汤向夏王朝发动了进攻,一举打败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亳定都,建立了商朝。这些以子为姓的契的子孙们,有汤、盘庚、武丁、太甲、太庚、小甲、祖庚、祖甲、武乙、帝辛(受辛,受德)等的杰出人物,而商王朝也时盛时衰地延续了500(600)多年的时间,最后终于亡在第31位君主帝辛手中。林氏为比干之子林坚后人。比干的墓地,《水经注·清水》说是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史记·周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说在卫州汲县(治今河南卫辉市)10里250步。比干的后代便在从淇县到卫辉市一带的土地上生活,并以王作为自己的姓氏。最早生活在商都一带的王姓,实际上是殷商王族子姓的后裔。
商朝
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重要朝代,是中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共27世。
第三阶段是“晚商”。自天乙(汤)至帝辛(受德),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 舜时,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后来商人把他称作“玄王”,作为始祖,并编出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颂歌来赞美他(《诗经·商颂·玄鸟》)。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诗经》上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发展。到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号。其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殷商”并称。
商朝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些同姓方国,是商王封同姓亲族建立附庸方国做为扩大疆域的手段之一,如唐方、林方、子方、商方、井方、旁方、戈方、木方、邓、宋方、亚方、示方、虎方、微方、息方、奠、黍、竹、攸、元、及、侁、告、盾、戋逢、薄姑、郁方、宣方等方国,有些是在商朝末期才被替代为子姓方国,同时还有其他同盟方国如黄国。
黄国,古潢(黄)国,位于今河南潢川县一带。东夷少昊的后裔黄尹建立了黄国。《竹书纪年》载:"(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卜辞中有"伐于黄尹三牛"的记载,是后人祭祀黄尹(伊尹),卜辞有“王固日,其于黄尹告”(甲骨文合集7.323),又有卜辞“贞:叀黄令口方”,说明黄是商代重要的官员可以号令口方。卜辞有“王在潢,贞王其星大兑”,古潢(黄)国是商时期的重要方国,黄尹之后黄甲被沃丁封于黄国为候,它与商王朝保持着密切而融洽的联系。
孤竹国,《史记·伯夷列传》注引《索隐》所记:“孤竹君是殷汤三月丙寅日所封”。是为孤竹侯国。殷墟甲骨卜辞文中称“竹侯”。时在商汤建立商朝之初,一说是商汤十八年(待考),约公元前1600年。据史书记载,孤竹国为商王朝在北方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君姓墨胎氏。墨胎氏在文献中或作墨夷氏、目夷氏。据《史书、殷本纪》:“偰(卨,契)为子姓,其后分封,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也就是说,孤竹国君为建立商王朝的商部落始祖契的子孙后代。孤竹国建立于商朝开创之时,为商代的同姓诸侯国。从契到灭夏桀、建立商朝的汤,共传十四代。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商部落的不断扩大,孤竹国所在地早就落在它的势力范围之内,待商朝建立之后,在这里建立一个统辖一方的同姓诸侯国。商朝最初建都于毫(今山东曹县南),孤竹国的建立,起到了巩固它在北方统治的作用。
邓国,(前1264年—前678年), 商王圣帝武丁时,大封诸侯,丁已年(公元前1264年,另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公布的《夏商周年谱》推算为公元前1240年),将其叔父曼季(字德阳)封于邓地,建立曼姓邓国,为一世邓国侯。马世之先生认为,商代晚期,邓人南徙至今河南郾城县东南。
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箕子朝鲜由殷商帝王族箕子建立,殷箕子名胥余,是商王大帝武丁子子其的后代。朝鲜半岛一些姓以箕子为始祖。箕子在高句丽、王氏高丽、李氏朝鲜等朝鲜王朝都被奉为始祖或神祇。李朝实录《成宗实录》卷二十“壬辰三年(1472)七月乙巳”条载:“吾东方自箕子以来,教化大行,男有烈士之风,女有贞正之俗,史称小中华。” 李朝成宗二十四年(1493)12月,重修箕子庙。 李朝光海君五年(1613)4月,置箕子殿监。
春秋宋国
宋国是中国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爵,国君子姓或殷(依燕颖)姓,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为周朝三恪之一、春秋战国十二诸侯之一。周发死后,武庚复辟无果...周另封帝辛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都城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南),国号宋,即宋国,以奉商朝的宗祀。到宋襄公之时,宋国国势渐盛达鼎盛时期,宋襄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战国前286年,齐国灭掉宋国。
宋国历史文化名人有微子、孔父嘉、宋襄公、宋文公、子罕、丌官氏、墨子、庄子、惠子等。
南朝齐
即南齐(公元479--502年),开国之君萧道成是刘宋将领,在宋明帝在位期间担任右军将军。宋明帝去世后,他与尚书令袁粲共同掌管朝政。公元474年,萧道成平定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的反叛,进爵为公,迁中领军将军,掌握了禁卫军,督五州军事。此时刘宋政权内斗激烈,萧道成逐渐掌握大权。公元477年,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立刘准继位。萧道成被封齐王。在这之后,萧道成铲除了忠于刘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公元479年,萧道成迫使刘准禅让,刘宋灭亡,南齐建立。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萧衍改国号为梁,是为梁武帝,南齐灭亡。
南朝梁
南梁(502年-557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四个朝代中的第三个朝代,由萧衍取代齐朝称帝,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国号梁,因为皇帝姓萧,又称萧梁。梁朝后期国势败坏,北齐和西魏相继来攻,失去了大片土地,注定了北强南弱之势。萧方智时陈霸先废帝自立,改国号陈。另外萧衍的孙子萧察曾在江陵建立西梁,传三帝,后亡于隋。至隋末大业十三年,萧铣在江南重建萧梁,历五年,为唐朝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