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的传承
泉州师院副院长、语言学教授林华东在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上说:“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语言又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所有的文化都必须依托语言才能存活。”
闽南文化的传承、发展、变化都是以闽南方言做载体的。所以,研究闽南文化,不能不抓住闽南方言的形成和传播。如被称为古代音乐活化石的南音,其最大的特征就是使用闽南方言字音演唱的。又如梨园戏、高甲戏、歌仔戏无一不是如此。
闽南方言的形成是与闽南民居的形成同步的。从闽南方言的特征看,它保留了上古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这些特点,据林教授研究,在魏晋时期的北方话中已不存在。因此,魏晋之后形成的汉语方言就没有闽南方言的这些特点。为此,林华东教授认为,闽南方言的格局早在汉魏之时就基本奠定,此后的晋朝、南北朝、唐、宋各个时代中原汉人的不断入闽,使闽南方言不断丰富和发展。
林华东教授在研究中还发现,入闽汉人有两种类型:一是避乱而来的,是被动的;二是主动而来,寻找发展机遇的(如唐宋王审知入闽)。这些主动入闽的汉人带着当时中原优势文化,在与福建土著结合的过程中,较好地保持竞争、发展的优良心态,同时也孕育着包容和开放的文化心态,使古代闽南区域文化和经济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也就是这种敢拼爱赢的传统精神,激励一代代闽南人,足迹遍及东南亚、港、澳、台地区及世界其他地方。闽南方言作为闽南文化的载体和特征,也语随人行冲破闽南区域,走向世界其他地方。
台湾的开发主体是闽南人,他们带去了闽南方言和方言所体现的文化,从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见,台湾文化与福建闽南的文化完全是一脉相承的,其文化的载体———闽南方言与福建的闽南方言完全一致,哪怕是遭受日据时代的日本文化的冲击,还是在两岸隔绝几十年之后,台湾闽南话都不变其宗,其承载的闽南文化也保持着纯正不变。
林华东教授认为,闽、台之间地缘邻近,语缘、血缘、神缘、文缘完全一致。闽南方言是维系两岸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的纽带,是两岸相互认同的标志。加强闽南方言的形成、发展和传播的研究,就是加强闽南人包括台湾人的历史和演变足迹的研究;就是深刻理解和领悟闽南文化特质的入口,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林华东教授最后说,相信通过闽南文化和闽南学的研究,将更好地发掘和弘扬闽南精神,推进海内外闽南人的合作和发展,促进海峡两岸的认同和共识,促进祖国的和平与统一,为新世纪的经济、文化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篇有关于闽南文化的传承的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