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方言 西南地区方言 西藏方言 壮语方言土语中促声调分合问题棕述

壮语方言土语中促声调分合问题棕述

西藏方言   2024-11-29

  壮语方言土语中促声调分合问题棕述

  高玉彩

  1、壮语声调简介

  壮语是汉藏语系侗台语支(也称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一个语言。其内部大体可以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可以分别以柳江壮语和龙州壮语为代表。

  壮语应与壮侗诸语言一样,声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发展过程。壮语各地方言一般都有八类左右共同的声调:六个舒声调(1调至6调)和两个促声调(7调和8调),与汉语的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八个调类相当。

  相反,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有些地区也有调类合并和简化的趋势,如高田壮语,50年代的调查显示有调值不同的8个调类,但到90年代末的调查显示,有些声调的调值已经趋同②,如图:

  如表所示,第1调根第3调调值相同,第4调根第6调调值相同,此外,在50年代的调查中,有些调查点的声调系统也存在这种不同声调的调值相同现象,如钦州第1调根第3调的调值都是33,第5调根第6调的调值都是31;扶绥和上思的四调、六调调值也是相同的。

  调值不同的两个声调,在语音演变过程中调值趋同,声调归并,同音字增加,是否会带来语言交际的不便呢?

  调值趋同,声调合并,会产生一部分同音字,但大部分声调在调值趋同的演变同时,声母韵母也会产生相应的演变,这样就减少了语言交际带来的歧义。例如,高田壮语过去的第1、3调和第4、6分别合并后,过去分属1、3或4、6而声母、韵母相同的音节,除部分合并为同音字以外,还有两类情况:

  1)、声调归并,韵腹元音发生长短的变异。2)、声调归并,声母异化。③

  可见,即使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不同声调的调值发生趋同现象,声调合并,但由于语音系统演变的系统性,声母、韵母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并不会给语言交际带来太多不便。而且,因为语音演变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等原因,壮语各地方言土语,并不是都会产生这类的调值合并现象,产生合并现象的各方言土语,变化也常常是各有差异,且即使是调值趋同的调类,内部也总有一些例外的情况,并不是所有音节的调值都会发生演变。

  3、促声调的分合、增加

  3.1促声调的分合

  促声调分化为四个不同调值在壮语各方言土语是普遍现象,所以调类分别标作7、9、8、10,如都安的促

  3.2促声调的增加

  声调增加指的是由于吸收借词等原因而增加的某些声调,它与声调的分化不同。如果由于吸收了借词而增加了声调,则着重从调值差异来考虑。如武鸣促声调——55(7短),55(7长,主要是借词),35(7长),33(8短),33(8长),42(8长,主要是借词),调值相同的标同一调类,则这六个促声调分别标作:7、7、9和8、8、10。

  3.3促声调的再分化

  促声调根据元音长短分化为四个不同的调值后,如果又有再分化,就的增加“派调”。如邕南的7调:55(短),13(长),35(长,借词);8调:33(短),53(长),11(长,借词,次浊),7、8调中的一短两长,调值都不同,分别标作7、8、9’、8、10、10’。

  3.4壮语各方言土语中促声调的分合情况

  根据《壮语方言土语音系》和《壮语方言研究》中对各壮语方言土语音系的描写及近几年有关壮语方言声调的研究,对壮语方言土语中促声调分合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

  1)壮语方言土语音系中,促声调的数目在二至六个之间。

  至于各方言土语中促声调再分化的具体原因,以及哪些借词进入土语音系后产生增调,那些语音变化导致促声调的分化与合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壮语方言土语音系中,促声调的分合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

  语音演变有条件性、时间性、地域性三个特点。关于壮语各方言土语音系中促声调分合的条件性、时

  间性在前文已有提及。对照《壮语方言研究》所列出的36个调查点中促声调的分合情况,可以看出促声调调类在各方言土语中的分不也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

  (表5)⑥

  首先,各土语内部的调类基本一致,其次,相连成片的几个土语之间也有相似性,如北部方言中的柳江土语、红河水土语、邕北土语大都有四个调类,南部方言中的邕南土语、砚广土语、文马土语,也大都有四个调类,而左江土语、德靖土语大都有三个调类。

  3)壮语方言土语音系中,促声调同调类的调值各地不完全相同,甚至差得很远,但这些差别也不是凌乱的,而是成片成片的。如第7调在各方言土语中调值大都为/55/,北部方言中桂北土语的龙胜、融安、河池、南丹、东兰等地,不但调类数目近似,而且同调类的调值也接近。

  此外,柳江土语和桂北土语以及红河水土语的部分地区,还有连山土语,同类声调的调值大体一致;右江、桂边两土语和邕北土语内部的平果、武鸣内部,左江、邕南两土语内部,德靖土语内部,砚广土语内部也都是各自成片。

  4、问题

  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壮语方言土语音系中促声调的分合情况的追述与考察。

  语言是变化的,声调系统也随之演变,但同时又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壮语方言土语音系》和《壮语方言研究》都是50年代的记音 ,由于发音人与记音人的不同,所标注的调类、调值也有差异,那么,在横向考察促声调的分合情况时,该如何判定不同方言土语的调类、调值分合现象?50年代的记音与近几年的记音,这种时间上的差异是否是产生促声调分合的主要原因?各方言土语音系中,促声调在共时和历时具体的分合情况如何,以及如何解释“派调”的产生、与借词、语音系统中其他部分(主要是声母和韵母)的关系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考察和论证。

  附注:

  ① 韦庆稳 覃国生:《壮语简志》,民族出版社,1980。

  ②③曾晓渝:高田壮语的声调演变,《民族语文》,2001(4)。

  ④梁敏、张钧如:《侗台语族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⑤李洪彦,蓝庆元,孔江平:龙州壮语声调的声学分析,《民族语文》,2006.

  ⑥上图为手绘,只标示出各调查点大致位置,未按比例尺。

  参考文献:

  ①韦庆稳,覃国生:《壮语简志》[M],民族出版社,1980,

  ②梁敏,张钧如等:《壮语方言研究》[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③梁敏,张钧如:《侗台语族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④广西区语委研究室编:《壮语方言土语音系》[M],广西民族出版社,1994.

  ⑤曾晓渝:高田壮语的声调演变,《民族语文》[J],2001(4).

  ⑥李洪彦,蓝庆元,孔江平:龙州壮语声调的声学分析[J],《民族语文》,2006(6).

点击显示
【壮语方言土语中促声调分合问题棕述】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fangyan_623/
西藏方言推荐
热门西藏方言推荐
  • 四川方言
  • 云南方言
  • 贵州方言
  • 西藏方言
  • 重庆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