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姐弟恋”差点让皇家绝种的明朝皇帝
现在很流行姐弟恋,不管是娱乐圈还是我们生活的熟人朋友之中,姐弟恋似乎已经被人所接受了。但在明朝的时候有一段姐弟恋,虽然惊天地泣鬼神,但最后19岁的年龄之差,差点让一个堂堂大帝国绝种了。
先从“土木堡之变”说起吧。
话说那年,血气方刚的明英宗朱祁镇,非要学他太爷爷去塞外亲征蒙古人,结果呢,反而咬上蒙古人设下的钩,自己成了大鱼,蒙古人逮着他天天勒索北京钱物。在北京的于谦对绑匪也不纵容,你手里那个皇帝咱不要了,咱再立一个,要钱没有,要皇帝有的是!于是英宗的弟弟成了皇帝。明英宗留下个大祸根。
绑匪手里的皇帝变成太上皇,不值钱了,只好灰溜溜地给送回去。变成太上皇的朱祁镇,回到北京就被弟弟软禁在南宫。跟着朱祁镇倒霉的,还有他的宝贝儿子,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朱见深。太子被废为沂王,跟他老爸高墙里蹲着去吧。好在见深有个好奶奶,这位孙太后怕二儿子对大孙子下毒手,就决定把孙子带到身边,当然,具体工作就落在太后的贴身宫女,我们故事的女主人公——小万身上了。
这一年,见深4岁,宫女小万“芳龄”23。见深父母被囚禁在南宫的高墙之内,他则是皇帝叔叔的眼中钉,宫里到处都是宫女太监的白眼,只有万姐姐是他真正的亲人。
20多岁的女人在古代早就是几个孩子的妈了。长期压抑不安的生活,塑造了见深的软弱,还落下了口吃的毛病,也养成了对担当母亲职责的万姐姐的精神依赖。
终于,见深恐怖的童年结束了。1457年,皇帝叔叔病入膏肓,一天深夜,几个野心家发动政变,跑到南宫抬出了太上皇,复辟登基,10岁的见深也重新成为太子,咸鱼翻生。
有谁知道,在武力复辟的那个暴力之夜,是谁在抱着吓得瑟瑟发抖的未来太子,保护他、安慰他?是万姐姐。历史最终证明,见深愿意用一生、甚至一个帝国去回报这份患难之情。进入青春期后的朱见深的性教育,是保姆小万完成的,她成了太子的第一个女人。而且这种关系,得到了诸位长辈的默许。
所以,英宗虽然杀了于谦泄愤,但他觉得,应该回报这个曾经为他保护儿子的女人。要是他知道自己死后这个女人能掀起多大的风浪,他会把肠子都悔青。
塞外风沙苦,南宫高墙深,原本健壮的英宗身体已经折腾垮了,享了8年皇帝福之后撒手而去,尚不足38岁。现在,帝国成了一个懦弱任性的17岁孩子的天下,也成了一个嫉妒霸道的36岁女人的天下。
故事是这样的——
天顺八年(1464)七月二十日,朱见深大婚。所谓大婚,就是专指皇帝的婚娶。朱见深当时婚娶的吴氏,是由父亲朱祁镇选定的。据称,由英宗朱祁镇选定而育于别宫的女子有三名,即吴氏、王氏和柏氏。皇帝的婚事,自然是隆重的。但是,仅仅还不到一个月,吴皇后就被废。取而代之的是王氏,即后来的孝贞皇后。吴氏被废背后的缘由,一直为人所猜疑。一种说法是太监牛玉专恣,讨厌太监牛玉的人想借机夺去他的权柄,故挑动皇帝废后。皇帝自己的说法是吴皇后“举动轻佻,礼度率略”,且可能在册立时牛玉有舞弊的嫌疑。
然而,吴氏虽被废,但“舞弊”的牛玉却只是发配到南京的孝陵去种菜。迂腐的官员以为牛玉真是犯有欺君之罪,于是纷纷上疏说对牛玉的惩罚太轻。结果,朱见深将上疏的官员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贬到边远的州去做专管刑狱的判官。因此,“牛玉舞弊”的说法其实是不成立的。真正的原因是吴皇后得罪了皇帝宠爱的万氏。
宠冠六宫
万氏为人机警,身材丰满,很会迎合皇帝的心意。据说每次皇帝游幸的时候,她总是穿着戎装,骑着马为前驱,或佩刀侍立左右。相比六宫粉黛的柔姿弱态,身着戎装的万氏自然给朱见深一种新鲜感。也许,这是万氏邀宠于朱见深的关键。不过,皇后吴氏初立时,大概是恨朱见深与万氏的暧昧关系,竟敢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杖责万氏。皇帝获悉此事,便毫不犹豫地废了吴皇后。继立的王皇后,自然从中吸取了教训,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不大理会万氏的横行霸道。王皇后的明哲保身态度,以及皇帝对万氏的宠幸,使万氏成为成化朝后宫真正的主人。特别是成化二年(1466)正月,万氏生下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朱见深非常高兴,派人四处祭祀山川,封万氏为贵妃。但是,万贵妃所生的皇子不久便死了。
此后万氏再也没有怀孕。万氏虽然不能怀孕,但是皇帝却还是很喜欢她。俗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皇帝多年来没有儿子,让外廷的大臣们也着急。大臣们也许都听说是万贵妃在作梗,就上疏请皇帝“溥恩泽”,也就是请求皇帝多宠幸宫中其他的嫔妃。
成化四年(1468)秋,出现了几次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现意味着不祥。于是,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也上疏请求皇帝要扩大宠幸的范围,以广后嗣。皇帝表面上同意,但行动中仍然专幸万氏。所以,万氏在宫中越发地骄横起来。太监中谁违背了她的意思,就立即被赶出宫去。宫中的妇女一旦谁与皇帝发生关系并且怀孕的话,就千方百计命人进药汤,使其堕胎。贤妃柏氏生下一子,即悼恭太子,也为万氏所害。后来的明孝宗,若不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废后吴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恐怕也遭了万贵妃的毒手。但是,即使这样,宪宗朱见深对于万氏一直非常有感情。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氏暴病身亡。宪宗非常伤感,哀叹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辍朝七天,谥万氏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结纳外廷
万贵妃的骄横,不但影响了成化一朝的内宫的生活,而且还间接地影响到外廷。一些士大夫,不顾颜面,乐意与万贵妃及其家人相结纳。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大学士万安。万安,字循吉,眉州人,正统十三年进士。万安此人虽无学问,做大学士期间只知道依从皇帝,被人称作“万岁阁老”。
“阁老”是明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万岁阁老”的名称有个来历。成化七年(1471),已经入阁的万安与另外两名大学士彭时、商辂(lù)一同去面见皇帝议事。彭时和商辂向皇帝提出,京官的俸薪不宜削减。皇帝同意了。万安在旁边,立即叩头高呼万岁,弄得彭时、商辂也只得同时趴下高呼万岁,之后退出。这么一次精心安排的议政会议,大学士们本来是想要解决很多问题的,却因为万安这一声“万岁”,遂告流产(按明朝惯例,大臣呼“万岁”即是奏事完毕)。而且,从此宪宗基本上不再召见大臣。此后,大学士尹直想得到宪宗的召见直接面谈朝政问题,万安便劝阻道:“当初彭公请皇上召见,一句话不对劲,就立即叩头称万岁,让人笑话呀!我们每件朝政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让太监们选择给皇上,比当面议政好得多呀!”
一句话,竟然把当初自己演出的丑剧全部归过于彭时,可真算是“不学有术”。他最无耻的杰作,恐怕是在给宪宗的奏疏中大谈房中术。后来,孝宗在宫中见到这些奏疏,文末署名“臣安进”,于是派太监怀恩向万安问罪:“这可是一个大臣做得出来的?”万安却一点羞辱的感觉也没有,只一个劲地叩头,连辞职的场面话都不愿说,脸皮可真厚,所以当时的人讥讽万安,说他“面如千层铁甲,心似九曲黄河”。
作为一个政客,万安肯定觉得自己最成功之处就是结交上了万贵妃。本来,眉州在今四川的眉山县,诸城则在今山东的诸城县,两地相距甚远。然而,万安却费尽心机与万贵妃联宗,摇身一变成了万贵妃的侄辈。万贵妃则因为出身贫寒,正希望有一个士大夫来撑撑门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成为同宗。更耐人寻味的是,万贵妃的弟弟锦衣卫指挥万通的妻子王氏,竟然有一个送给别人抚养的妹子成了万安的小老婆!此后,万安利用万通妻子王氏出入宫廷的便利,探听宫中虚实,并依靠着万贵妃的影响力一直安稳地做他的大学士。
只是,不曾令万贵妃想到的是:她死后不久,孝宗即位,有人上疏要查办曾经与万贵妃交结的人,万安就赶紧申辩说:“我和万贵妃早就不来往了。”其实,也许正是万安的无能与软弱,才使万贵妃的影响力没有过度地在外廷扩散。不过,万安只是一个油滑的小人,而不是一个十恶的坏蛋。他做大学士时还做过一件好事,就是顺应当时的情势请求宪宗废除了西厂。
图谋易储、
成化一朝的储位,是在成化十一年(1475)就确立了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年仅6岁的朱祐樘被立为太子。之前的六月,太子的生母纪氏已经去世了。纪氏是不是姓纪,也有疑问。据谈迁《国榷》记载,纪氏“广西贺县人,中军都督福斌女……弘治初内庭言本出李氏,入宫时误为纪,故遂称纪氏”。按这种说法,纪氏真实的姓是李,父亲名李福斌。不过,这些都只是弘治初的说法。弘治初,孝宗朱祐樘出于对生母的怀念,曾经四处寻找纪氏的族人。利之所在,众之所趋,谣言也因此四起。然而,号称严谨的《明史》既然仍然主张朱祐樘的生母姓纪,我们姑且也认作是纪氏。
纪氏很小的时候就入宫,据说,成化初年的大藤峡之战,政府军队俘获了许多瑶族的子女。其中面貌姣好的女子就送进宫中做了宫女。纪氏正是瑶族土官的女儿。纪氏聪慧,而且知书达礼,在宫中负责内库的事务。后来,纪氏与宪宗的一次邂逅,就怀上了朱祐樘。之后的事情,就与许多的宫中阴谋版本类似,得宠的万贵妃千方百计企图加害纪氏,而宫中善良的太监如张敏、怀恩以及被废的吴后、宫女们则尽力保全。据说孝宗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有一寸左右没有头发,说是药汤对胎儿的损伤所致,显然还是遭了万贵妃的毒手,只不过真命天子命不该绝罢了。朱祐樘在皇宫的一个偏僻之所(安乐堂)生活了6年,一直不敢公开露面,甚至连胎发都不敢剪。
这件事,自然对万贵妃深有影响。废储的事,也许从此就埋下了伏笔。成化二十一年(1485),宪宗发现内库里的金银都花光了,就对当时的大太监梁芳、韦兴说:“靡费帑藏,实由汝二人!”接着,皇帝又说:“我不追究你们,后人会责怪你们的。”两个人听后非常担心,就撺掇万贵妃把她也不满意的朱祐樘废了,改立邵妃的儿子。这一年的三月,宪宗听了万贵妃的谗言,要将朱祐樘废了。太监怀恩苦谏,却被贬到凤阳去守陵了。幸好,泰山连续地震。钦天监的人说应在东宫太子身上。宪宗认为,祐樘是天命的合法继承人,才打消了废储的想法。易储一事虽然没有成功,却在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万贵妃对于成化朝宫中事务的影响,也反映了成化朝宦官的作用。
按照明朝的制度,只有皇帝和皇后死后才能葬于天寿山陵区,像万贵妃这样的妃子只能葬在西郊的金山。万贵妃很幸运,死在宪宗朱见深的前面。作为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她被朱见深安葬在十三陵陵区。今天在定陵西南约两公里处的苏山脚下,有一占地约两万平方米的陵园,即是万贵妃墓。墓碑雕云凤纹,中间一“卍”字,既表墓主“万”姓,且寄吉祥之意,真是宠尽于身后!明末的沈德符曾感叹地说:“妇人以纤柔为主,万氏身体肥胖,与纤弱相反,而获异眷,就像杨玉环得宠于唐明皇一般!”
先从“土木堡之变”说起吧。
话说那年,血气方刚的明英宗朱祁镇,非要学他太爷爷去塞外亲征蒙古人,结果呢,反而咬上蒙古人设下的钩,自己成了大鱼,蒙古人逮着他天天勒索北京钱物。在北京的于谦对绑匪也不纵容,你手里那个皇帝咱不要了,咱再立一个,要钱没有,要皇帝有的是!于是英宗的弟弟成了皇帝。明英宗留下个大祸根。
绑匪手里的皇帝变成太上皇,不值钱了,只好灰溜溜地给送回去。变成太上皇的朱祁镇,回到北京就被弟弟软禁在南宫。跟着朱祁镇倒霉的,还有他的宝贝儿子,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朱见深。太子被废为沂王,跟他老爸高墙里蹲着去吧。好在见深有个好奶奶,这位孙太后怕二儿子对大孙子下毒手,就决定把孙子带到身边,当然,具体工作就落在太后的贴身宫女,我们故事的女主人公——小万身上了。
这一年,见深4岁,宫女小万“芳龄”23。见深父母被囚禁在南宫的高墙之内,他则是皇帝叔叔的眼中钉,宫里到处都是宫女太监的白眼,只有万姐姐是他真正的亲人。
20多岁的女人在古代早就是几个孩子的妈了。长期压抑不安的生活,塑造了见深的软弱,还落下了口吃的毛病,也养成了对担当母亲职责的万姐姐的精神依赖。
终于,见深恐怖的童年结束了。1457年,皇帝叔叔病入膏肓,一天深夜,几个野心家发动政变,跑到南宫抬出了太上皇,复辟登基,10岁的见深也重新成为太子,咸鱼翻生。
有谁知道,在武力复辟的那个暴力之夜,是谁在抱着吓得瑟瑟发抖的未来太子,保护他、安慰他?是万姐姐。历史最终证明,见深愿意用一生、甚至一个帝国去回报这份患难之情。进入青春期后的朱见深的性教育,是保姆小万完成的,她成了太子的第一个女人。而且这种关系,得到了诸位长辈的默许。
所以,英宗虽然杀了于谦泄愤,但他觉得,应该回报这个曾经为他保护儿子的女人。要是他知道自己死后这个女人能掀起多大的风浪,他会把肠子都悔青。
塞外风沙苦,南宫高墙深,原本健壮的英宗身体已经折腾垮了,享了8年皇帝福之后撒手而去,尚不足38岁。现在,帝国成了一个懦弱任性的17岁孩子的天下,也成了一个嫉妒霸道的36岁女人的天下。
故事是这样的——
天顺八年(1464)七月二十日,朱见深大婚。所谓大婚,就是专指皇帝的婚娶。朱见深当时婚娶的吴氏,是由父亲朱祁镇选定的。据称,由英宗朱祁镇选定而育于别宫的女子有三名,即吴氏、王氏和柏氏。皇帝的婚事,自然是隆重的。但是,仅仅还不到一个月,吴皇后就被废。取而代之的是王氏,即后来的孝贞皇后。吴氏被废背后的缘由,一直为人所猜疑。一种说法是太监牛玉专恣,讨厌太监牛玉的人想借机夺去他的权柄,故挑动皇帝废后。皇帝自己的说法是吴皇后“举动轻佻,礼度率略”,且可能在册立时牛玉有舞弊的嫌疑。
然而,吴氏虽被废,但“舞弊”的牛玉却只是发配到南京的孝陵去种菜。迂腐的官员以为牛玉真是犯有欺君之罪,于是纷纷上疏说对牛玉的惩罚太轻。结果,朱见深将上疏的官员王徽、王渊、朱宽、李翱、李钧贬到边远的州去做专管刑狱的判官。因此,“牛玉舞弊”的说法其实是不成立的。真正的原因是吴皇后得罪了皇帝宠爱的万氏。
宠冠六宫
万氏为人机警,身材丰满,很会迎合皇帝的心意。据说每次皇帝游幸的时候,她总是穿着戎装,骑着马为前驱,或佩刀侍立左右。相比六宫粉黛的柔姿弱态,身着戎装的万氏自然给朱见深一种新鲜感。也许,这是万氏邀宠于朱见深的关键。不过,皇后吴氏初立时,大概是恨朱见深与万氏的暧昧关系,竟敢以后宫之主的身份杖责万氏。皇帝获悉此事,便毫不犹豫地废了吴皇后。继立的王皇后,自然从中吸取了教训,对万氏的态度比较友善,不大理会万氏的横行霸道。王皇后的明哲保身态度,以及皇帝对万氏的宠幸,使万氏成为成化朝后宫真正的主人。特别是成化二年(1466)正月,万氏生下了皇帝的第一个儿子。朱见深非常高兴,派人四处祭祀山川,封万氏为贵妃。但是,万贵妃所生的皇子不久便死了。
此后万氏再也没有怀孕。万氏虽然不能怀孕,但是皇帝却还是很喜欢她。俗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皇帝多年来没有儿子,让外廷的大臣们也着急。大臣们也许都听说是万贵妃在作梗,就上疏请皇帝“溥恩泽”,也就是请求皇帝多宠幸宫中其他的嫔妃。
成化四年(1468)秋,出现了几次彗星。在古代,彗星的出现意味着不祥。于是,大学士彭时、尚书姚夔也上疏请求皇帝要扩大宠幸的范围,以广后嗣。皇帝表面上同意,但行动中仍然专幸万氏。所以,万氏在宫中越发地骄横起来。太监中谁违背了她的意思,就立即被赶出宫去。宫中的妇女一旦谁与皇帝发生关系并且怀孕的话,就千方百计命人进药汤,使其堕胎。贤妃柏氏生下一子,即悼恭太子,也为万氏所害。后来的明孝宗,若不是宫中的宫女、太监、废后吴氏、周太后的百般保全,恐怕也遭了万贵妃的毒手。但是,即使这样,宪宗朱见深对于万氏一直非常有感情。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万氏暴病身亡。宪宗非常伤感,哀叹说:“万侍长去了,我亦将去矣!”辍朝七天,谥万氏为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结纳外廷
万贵妃的骄横,不但影响了成化一朝的内宫的生活,而且还间接地影响到外廷。一些士大夫,不顾颜面,乐意与万贵妃及其家人相结纳。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大学士万安。万安,字循吉,眉州人,正统十三年进士。万安此人虽无学问,做大学士期间只知道依从皇帝,被人称作“万岁阁老”。
“阁老”是明人对内阁大学士的称呼。“万岁阁老”的名称有个来历。成化七年(1471),已经入阁的万安与另外两名大学士彭时、商辂(lù)一同去面见皇帝议事。彭时和商辂向皇帝提出,京官的俸薪不宜削减。皇帝同意了。万安在旁边,立即叩头高呼万岁,弄得彭时、商辂也只得同时趴下高呼万岁,之后退出。这么一次精心安排的议政会议,大学士们本来是想要解决很多问题的,却因为万安这一声“万岁”,遂告流产(按明朝惯例,大臣呼“万岁”即是奏事完毕)。而且,从此宪宗基本上不再召见大臣。此后,大学士尹直想得到宪宗的召见直接面谈朝政问题,万安便劝阻道:“当初彭公请皇上召见,一句话不对劲,就立即叩头称万岁,让人笑话呀!我们每件朝政尽量做到知无不言,让太监们选择给皇上,比当面议政好得多呀!”
一句话,竟然把当初自己演出的丑剧全部归过于彭时,可真算是“不学有术”。他最无耻的杰作,恐怕是在给宪宗的奏疏中大谈房中术。后来,孝宗在宫中见到这些奏疏,文末署名“臣安进”,于是派太监怀恩向万安问罪:“这可是一个大臣做得出来的?”万安却一点羞辱的感觉也没有,只一个劲地叩头,连辞职的场面话都不愿说,脸皮可真厚,所以当时的人讥讽万安,说他“面如千层铁甲,心似九曲黄河”。
作为一个政客,万安肯定觉得自己最成功之处就是结交上了万贵妃。本来,眉州在今四川的眉山县,诸城则在今山东的诸城县,两地相距甚远。然而,万安却费尽心机与万贵妃联宗,摇身一变成了万贵妃的侄辈。万贵妃则因为出身贫寒,正希望有一个士大夫来撑撑门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成为同宗。更耐人寻味的是,万贵妃的弟弟锦衣卫指挥万通的妻子王氏,竟然有一个送给别人抚养的妹子成了万安的小老婆!此后,万安利用万通妻子王氏出入宫廷的便利,探听宫中虚实,并依靠着万贵妃的影响力一直安稳地做他的大学士。
只是,不曾令万贵妃想到的是:她死后不久,孝宗即位,有人上疏要查办曾经与万贵妃交结的人,万安就赶紧申辩说:“我和万贵妃早就不来往了。”其实,也许正是万安的无能与软弱,才使万贵妃的影响力没有过度地在外廷扩散。不过,万安只是一个油滑的小人,而不是一个十恶的坏蛋。他做大学士时还做过一件好事,就是顺应当时的情势请求宪宗废除了西厂。
图谋易储、
成化一朝的储位,是在成化十一年(1475)就确立了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年仅6岁的朱祐樘被立为太子。之前的六月,太子的生母纪氏已经去世了。纪氏是不是姓纪,也有疑问。据谈迁《国榷》记载,纪氏“广西贺县人,中军都督福斌女……弘治初内庭言本出李氏,入宫时误为纪,故遂称纪氏”。按这种说法,纪氏真实的姓是李,父亲名李福斌。不过,这些都只是弘治初的说法。弘治初,孝宗朱祐樘出于对生母的怀念,曾经四处寻找纪氏的族人。利之所在,众之所趋,谣言也因此四起。然而,号称严谨的《明史》既然仍然主张朱祐樘的生母姓纪,我们姑且也认作是纪氏。
纪氏很小的时候就入宫,据说,成化初年的大藤峡之战,政府军队俘获了许多瑶族的子女。其中面貌姣好的女子就送进宫中做了宫女。纪氏正是瑶族土官的女儿。纪氏聪慧,而且知书达礼,在宫中负责内库的事务。后来,纪氏与宪宗的一次邂逅,就怀上了朱祐樘。之后的事情,就与许多的宫中阴谋版本类似,得宠的万贵妃千方百计企图加害纪氏,而宫中善良的太监如张敏、怀恩以及被废的吴后、宫女们则尽力保全。据说孝宗刚生下来的时候,头顶有一寸左右没有头发,说是药汤对胎儿的损伤所致,显然还是遭了万贵妃的毒手,只不过真命天子命不该绝罢了。朱祐樘在皇宫的一个偏僻之所(安乐堂)生活了6年,一直不敢公开露面,甚至连胎发都不敢剪。
这件事,自然对万贵妃深有影响。废储的事,也许从此就埋下了伏笔。成化二十一年(1485),宪宗发现内库里的金银都花光了,就对当时的大太监梁芳、韦兴说:“靡费帑藏,实由汝二人!”接着,皇帝又说:“我不追究你们,后人会责怪你们的。”两个人听后非常担心,就撺掇万贵妃把她也不满意的朱祐樘废了,改立邵妃的儿子。这一年的三月,宪宗听了万贵妃的谗言,要将朱祐樘废了。太监怀恩苦谏,却被贬到凤阳去守陵了。幸好,泰山连续地震。钦天监的人说应在东宫太子身上。宪宗认为,祐樘是天命的合法继承人,才打消了废储的想法。易储一事虽然没有成功,却在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万贵妃对于成化朝宫中事务的影响,也反映了成化朝宦官的作用。
按照明朝的制度,只有皇帝和皇后死后才能葬于天寿山陵区,像万贵妃这样的妃子只能葬在西郊的金山。万贵妃很幸运,死在宪宗朱见深的前面。作为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她被朱见深安葬在十三陵陵区。今天在定陵西南约两公里处的苏山脚下,有一占地约两万平方米的陵园,即是万贵妃墓。墓碑雕云凤纹,中间一“卍”字,既表墓主“万”姓,且寄吉祥之意,真是宠尽于身后!明末的沈德符曾感叹地说:“妇人以纤柔为主,万氏身体肥胖,与纤弱相反,而获异眷,就像杨玉环得宠于唐明皇一般!”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30199/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gushihui_3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