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鉴定《担子菌子实体发育有哪几种形式?》相关问答题
1、【题目】担子菌子实体发育有哪几种形式?
答案:
担子菌的发育类型可分为裸果型、被果型、假被果型、半被果
解析:
试题答案担子菌的发育类型可分为裸果型、被果型、假被果型、半被果型四种
(1)裸果型:子实层自始至终外露,即从它开始出现时起就是裸露的,没有任何组织包裹。如平菇。
(2)被果型:担子果一直被包裹着,直至孢子成熟,如腹菌类中的灰包。
(3)假被果型:它又称次生被果型,最初子实层的形成是外生的,裸果型的,随后幼小菌盖的边缘向菌柄内侧弯曲或幼菇菌柄上部向外扩展,子实层被包围,形似被果型,但担子果成熟时,菌柄伸长,子实层又外露,这种担子果的发育类型称为假被果型。如虎皮香菇。
(4)半被果型:它是大多数伞菌担子果发育的一种类型,属此型的担子果自幼被封闭,但孢子成熟时子实层裸露。如光柄菇科草菇属。
1、【题目】食用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包括哪些?
答案: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分。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薄膜覆盖下的食用菌菌丝徒长,形成较厚的菌丝被。试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后果,应怎样解决?
答案:
是薄膜覆盖得太严、时间较长,造成了高温、高湿、通气差的
解析:
试题答案是薄膜覆盖得太严、时间较长,造成了高温、高湿、通气差的不良环境条件,使菌丝徒长。菌丝徒长会导致出菇迟、出菇少或不出菇的后果。应将薄膜下端撑起,加强通风换气,使菌丝倒伏。
1、【题目】请你简述无菌操作的要点
答案:
(1)接种空间一定要彻底的消毒灭菌;
(2)菌种所暴露或通过的空间必须是无菌区;
(3)菌种管口、瓶口部分、必须用酒精灯火焰封闭;
(4)各种接种工具和菌种接触前都应该经火焰燃烧灭菌冷却后再接种;
(5)棉塞塞入管口或瓶口部分,拔出后不要与未经灭菌的物体接触;
(6)每次接种时间不宜过长;
(7)操作人员要戴口罩,换消毒工作服,双手用75%酒精棉球消毒;
(8)操作过程要动作迅速无误。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
答案:
1)防止菌种的混杂,在菌种转管、出菇试验等工作中,均应加强品种隔离,减少品种间的混杂,以保证优良品种的遗传组成在较长时间内能保持相对稳定。
(2)控制菌种传代次数,菌种传代次数越多,产生变异的概率就越高,因此菌种发生退化的概率就会越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菌种的移接代数。
(3)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保存菌种。
(4)创造菌种生长良好营养条件和外界环境。
(5)防止病毒感染。
解析:
1、【题目】叙述子实体组织分离获取母种方法
答案:
实体组织分离法其种菇的标准与孢子分离法基本相同,分离前要准备好解剖刀、接种针、斜面试管培养基。分离时见蒸气接种法;或把切去部分菇柄的种菇置于超净工台内或接种箱内,用75%的酒精进行表面消毒,然后用双手在菌盖的一侧纵向撕开,用经75%酒精和火焰灭菌的小镊子夹取一小块菌肉,接入到斜面试管培养基上,于25~27℃培养2~4天后,就可看到组织块上长出的白色绒毛状菌丝,即子实体组织分离培养的菌丝。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培养料酸败后对出菇及产量的影响。
答案:
培养料酸败后对出菇及产量的影响。
解析:
试题答案研究证明培养料的酸败直接影响出菇结果,酸败后的培养料使菌丝吃料困难,料发黑,发菌时间大大延长,催蕾时料面分泌大量黄水,增加了受杂菌污染的机率,单产水平下降。
1、【题目】双孢菇培养料发酵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①前发酵,时间25-30天,期间翻堆2-3次。
本题解析:试题答案①前发酵,时间25-30天,期间翻堆2-3次。
②后发酵,将料运到密闭室内,通入100℃蒸汽3-4小时,再3-4天,相当于巴氏消毒,杀死虫卵和杂菌。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食用菌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包括哪些?
答案:
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分。
解析:
1、【题目】若配制500m1PDA斜面培养基,其配方和配制过程如何
答案:
配方是:马铃薯100g,糖10g,琼脂10~12g,水500ml。
配制过程是:
⑴按配方备料、称量
⑵煮制马铃薯洗净,去皮及芽眼,切碎,加占配制量1.3倍的水,煮沸20min。用纱布过滤,取500ml滤液。
⑶分装通过漏斗装置分装于试管中。装量约占试管高度的1/4,勿玷污管口及管壁。7~10支试管扎一捆,棉塞部分用牛皮纸包严。
⑷灭菌在加热排冷气后,压力在0.1~0.15MPa灭菌30min。降压至零时取出培养基趁热摆成斜面。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述培养基常压蒸气灭菌法的特点
答案:
压蒸气灭菌亦称流通蒸气灭菌,温度一般为100℃或略高。此法优点是设备简单,投资较少,因温度不很高,培养料中养分不易破坏,可大量处理需要灭菌的物品。缺点是灭菌时间长,达100℃后,须持续8个小时以上,方可保证灭菌效果,燃料耗费多。
解析:
1、【题目】叙述组织分离选取的最佳部位
答案:
菌褶上部的菌盖组织菌丝分化程度低、分化迟,产孢子前细胞质浓度高,细胞大,形成孢子所需要的养分和生长促进物质在这里大量聚积,然后再输送到孢子中去,这一部分组织最具活力。因此组织分离繁育菌种应用这一部分组织进行分离为好。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