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类自考专业(汉语言文学)外国文学史问答题
1、【题目】名词解释:狂飙突进运动
答案:
(1)18世纪70至80年代,在德国发生的一场文学运动。
(2)要求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
(3)代表作家有席勒和歌德。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哈代笔下的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但却遭到毁灭,试析苔丝悲剧的根源。
答案:
(1)个人的悲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使苔丝始终不向环境和命运低头,但她又相信人的一生是由命运安排的。
(2)时代的悲剧:资本主义大工业侵入宗法制乡村,宗法制农民纷纷破产,道德秩序与生活秩序一样产生了混乱。苔丝内心的纯洁与所处环境的冲突形成了悲剧的因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毁灭了苔丝。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名词解释:俳句
答案:
(1)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形式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由“五、七、五”句式共17个音组成,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
(3)代表作家是被尊为“俳圣”的松尾芭蕉。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简要说明《伪君子》中答尔丢夫这一宗教伪善者的欺骗性与危害性。
答案:
(1)答尔丢夫是17世纪宗教伪善者的化身,表里不一,将自己装扮成虔诚的教士。实际上却是贪食贪睡贪财贪色的恶棍。
(2)恶行败露时,立刻露出狰狞面目,利用法律,串通官府,企图置他人于死地。
(3)他的行为向世人昭示了这种伪善者与法律、宗教、官府、宫廷联系密切,是伪善社会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戈拉》是泰戈尔歌颂印度青年的爱国精神、批判宗教偏见的著名作品,试论作者在塑造成主人公戈拉时所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
答案:
(1)人物对话富有论辩性。戈拉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别人争论,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思想。
(2)人物形象的鲜明对比。戈拉与毕诺耶,戈拉与哈伦的对比更深刻地刻画出人物形象。
(3)优美的抒情格调。在描摹戈拉的言行时,伴随着作者的强烈抒情。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