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学《患者,男性,54岁,因外伤大出血急诊抢救,患者既往心。肾功能佳。在补液扩容过程中,护士监测发现患者T37.5℃,P132次/分,R22次/分,BP80/60mm》相关单选题
1、【题目】患者,男性,54岁,因外伤大出血急诊抢救,患者既往心。肾功能佳。在补液扩容过程中,护士监测发现患者T37.5℃,P132次/分,R22次/分,BP80/60mmHg,HR132次/分,CVP3cmH2O。根据监测结果,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选项:
A.减慢输液速度
B.加快输液速度
C.给予强心剂
D.给予利尿剂
答案:
B
解析:
该患者血压低,中心静脉压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补液速度。
1、【题目】下列药物中,属于胆碱酯酶复能剂的是()
选项:
A.解磷定
B.氟马西尼
C.解氟灵
D.纳络酮
答案:
A
解析:
临床常用的胆碱酯酶复能剂或重活剂有解磷定、氯磷定、双复磷、双解磷等。
1、【题目】我国城区急救半径应在()。
选项:
A.≤3km
B.≤4km
C.≤5km
D.≤6km
E.≤7kin
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下列关于灾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原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A.加强当地原有和灾后易发传染病的监测
B.应对灾区居民饮水进行严密监测
C.灾区就是疫区,应全面开展消杀工作
D.应加强计划免疫督导评估
答案:
C
解析:
灾难现场工作中要注意科学消杀、重点消杀和合理消杀,但灾区不是疫区,应区分重点区域和一般区域。
1、【题目】世界上最早的监护病房出现在二十世纪()
选项:
A.50年代
B.60年代
C.70年代
D.90年代
答案:
A
解析: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北欧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用于监护呼吸衰竭病人的监护病房。
1、【题目】复苏后患者给予治疗性低体温,体温宜降至()
选项:
A.31~32℃
B.32~34℃
C.34~35℃
D.35~36℃
答案:
B
解析:
治疗性低:降低体温至32~34℃,持续12~24小时。
1、【题目】急诊科的任务不包括()。
选项:
A.接受紧急就诊的各种病人
B.承担灾害、事故的急救工作
C.负责对转送到急诊科的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
D.负责病人的康复工作
E.开展急救护理的科研和培训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关于院外急救的原则中,下列哪种说法不妥()。
选项:
A.先施救后排险、先重伤后轻伤
B.急救与呼救并重
C.先施救后运送
D.转送与监护急救相结合
E.紧密衔接、前后一致
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成人酒精致死量为()
选项:
A.1—4g/kg
B.5—8g/kg
C.9—12g/kg
D.13—16g/kg
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1、【题目】下列体征符合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是()
选项:
A.体温36.8℃,呼吸22次/分
B.心率96次/分,呼吸18次/分
C.体温39.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3×109L
D.心率118次/分,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109L
答案:
C
解析:
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指任何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具备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体征:①体温>38℃或<36℃;②心率90次/分;③呼吸20次/分或PaCO2<32mmHg(4.27kPa);④白细胞计数>12×109/L或<4×109/L,或者未成熟粒细胞>10%。
1、【题目】患者,男性,28岁,因咳嗽咳痰伴发热2天就诊。2天来,患者的体温始终在39~39.5℃之间,判断其热型为()
选项:
A.不规则热
B.稽留热
C.回归热
D.消耗热
答案:
B
解析:
稽留热:体温常在39℃以上,昼夜间体温变动范围较小,一般上午体温较下午低,但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体温可渐退或骤退。
1、【题目】使用格拉斯哥评分法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昏迷患者的评分在()
选项:
A.6分以下
B.8分以下
C.10分以下
D.12分以下
答案:
B
解析:
GCS昏迷评分:总分在 8 分以下表示昏迷。
1、【题目】经静脉使用钙剂时,下列药物中不能同时使用的是()
选项:
A.维生素
B.氯化钠
C.氯化钾
D.碳酸氢钠
答案:
D
解析:
经静脉使用钙剂时应注意,钙溶液尤其是氯化钙溶液对软组织具有刺激性,应尽量稀释后使用,且不可漏出血管,也不可同时用碳酸氢钠,以防二者沉积于血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