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冶金新技术 使铜生产实现无环境污染
一提起冶金生产,人们就会想到著名诗人李白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的名句,红光满天、火花四溅、浓烟滚滚成了传统冶金的生产的独特风景。然而随着环境要求的日益严格和资源的分化,采用适合资源特点的清洁无污染、低耗高效的新工艺、新技术已成为现代冶金生产的迫切要求。5月13日~15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在厦门召开铜镍湿法冶金技术及应用推广会。就世界铜镍湿法冶金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我国铜镍湿法冶金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有关技术、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与交流。
铜、镍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金属,近几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精铜产量达130万吨,居世界第四位;镍产量达4.44万吨,居世界第八位。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铜镍金属的需求日盛,依靠自有资源生产的铜不到铜产量的50%。同时,我国铜、镍矿资源相对匮乏,富矿少、贫矿多,开发适合低品位贫矿制取技术和工艺流程成为当前铜镍工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攻关课题。作为近二十年来飞速发展的湿法冶金技术,在国外,已达到很大的生产规模和很高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用湿法冶金技术生产的铜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已由20年前的2%增长到22%以上,国外评论甚至认为,湿法炼铜已经进入了铜冶炼方法的主流。
据专家介绍,湿法冶金技术是一种矿石通过浸出—萃取—电积方法制取金属的工艺过程。相对于采用浮选、反射炉、电炉熔炼等高温、高酸的火法生产技术,它具有对矿石性质和矿山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不仅可以处理氧化矿、低品位硫化矿、同时也可以处理过去被认为不可利用的表外矿、废石、尾矿等;短流程,建设投资省,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建设费用和生产成本均比精矿火法工艺降低1/3以上;对环境友好,生产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硫烟气排放,没有废水排放,可以实现无污染生产等优点。
我国从60年代起即开始了铜湿法冶金技术的开发研究,1983年建起第一家湿法生产阴极铜的工厂,1995年“难处理氧化铜矿和低品位铜矿直接提取新工艺研究”被列入“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个子课题——德兴铜矿的低品位(废石)硫化矿细菌浸矿—萃取—电积、中条山铜矿峪氧化铜矿就地浸矿—萃取—电积、云南东川汤丹高碱性脉石难选氧化铜矿氨浸—萃取工艺、大冶铜绿山低品位高含泥氧化铜矿制粒堆浸和铜萃取剂及稀释剂研究,目前已顺利完成。当前国内的铜湿法冶金的浸出工艺包括生物浸出、氨浸、酸浸等,浸出方式有堆浸、地下溶浸、加压槽浸、制粒堆浸等,大部分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和工艺流程。“十五”期间,福建紫金矿业公司将采用生物堆浸技术建立国内第一个年产万吨铜的工厂。
与会的30位中外代表在会上宣读论文,就矿物生物提取技术、分离萃取剂性能结构、绿色过程工程、环境保护、中国铜湿法冶金技术的进展,汉高公司镍湿法冶金新方法、溶剂萃取、过滤设备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同时,云南楚雄矿冶股份公司与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还就开展铜镍湿法冶金项目中遇到的酸性高含铁溶液低成本除铁方法、镁盐产品的开发、铜地下生物溶浸中的细菌培养和驯化等技术难题寻求合作攻关。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秘书长钮因健在会议上指出:“扩大资源、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是推进我国铜工业技术进步的关键,而解决这些关键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要发展铜湿法冶金技术,尽快实现工程化、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使其在适用该技术的范围内得到最大的推广。”
我国铜镍矿产资源的特点和湿法冶金技术的优点,以及国外应用湿法冶金技术的现状,使我国的湿法冶金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当目前占铜生产主流的火法冶金技术不断发展前进的同时,湿法冶金也必将获得长足的发展。有着丰富的资源,有着优势的成本,有着清洁无污染的生产条件,铜工业可以自豪地对环境说:“你好!”
来源链接:http://mip.zidianfy.com/kepu_3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