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
问题标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允济,青州北海人也。隋大业中为武阳令,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元武县与其邻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产至十余头,及将异居,妻家不与,县司累政不能决。其人诣武阳质于允济,允济曰:“尔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具言所以。允济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主,将诣妻家村中,云捕盗牛贼,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处。妻家不知其故,恐被连及,指其所诉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济遂发蒙,谓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牛归之。”妻家叩头服罪。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又尝道逢一老母种葱者,结庵守之,允济谓母曰:“但归,不烦守也。若遇盗,当来告令。”老母如其言,居一宿而葱大失,母以告允济,悉召葱地十里中男女毕集,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曾有行人候晓先发,遗衫于路,行十数里方觉,或谓曰:“我武阳境内,路不拾遗,但能回取,物必当在。”如言果得。远近称之,政绩优异。

迁高阳郡丞,时无郡将,允济独统大郡,吏人畏悦。及贼帅王须拔攻围,时城中粮尽,吏人取槐叶藁节食之,竟无疑者。贞观初,累迁刑部侍郎,封武城县令。出为幽州刺吏,寻卒。

(《唐书·列传一三五》)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务以德教训下 教训:教育训导

B.县司累政不能决累政:几任执政者

C.其入诣武阳于允济质:咨询

D.牛产至十余头孳:繁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人诣武阳质于允济

 ②妻家不知

B.①允济令左右缚牛主

 ②蔡溃,伐楚

C.①诣妻家村中

 ②寡君闻吾子步师出于敝邑

D.①恐被连

 ②城门失火,殃池鱼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问所从来分别询问是从哪里来的。

B.曾有行人候晓先发曾经有个叫候晓先的行人出发。

C.但能回取只要能返回去取。

D.吏人畏悦官吏百姓心悦诚服。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允济处事艺术的一组是

①务以德教训下,百姓怀之

②召村中牛悉集,各问所从来

③允济呼前验问,果得盗葱者

④元武县司闻之,皆大惭

⑤遂令左右缚牛主,以衫蒙其头,将诣妾家村中

⑥时无郡将,允济独统大郡

[]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允济,武阳县人。隋大业年间为武阳县县令,他努力用德行教育老百姓,老百姓非常怀念他。

B.武阳县里有个人带了头母牛在他妻子的娘家一起生活了八九年,母牛生下了十多头小牛。到了要分居时,妻子娘家人却不肯归还那头牛,那人就请允济评判,允济公允地解决了这次纠纷。

C.张允济在武阳任职期间,政绩卓异。在武阳县境内,甚至出现了“路不拾遗”的境况,远近之人都称赞张允济。

D.张允济后迁升为高阳郡丞,当叛贼统帅王须拔进攻该城时,城中粮食吃光了,官吏百姓采集槐树叶藁本草充饥,也没有人叛变朝廷。

李银海回答:
  答案:C;A;B;C;B   解析:   1.C导质:质问。2.A导A项①人称代词;那个,②指示代词,其中;B项连词,于是;C项将要;D项相当于“到”。3.B导曾经有个赶路的人天亮前就要出发。4.C导①表现其以德治县,④是说元武县前任长官的态度。5.B导此人原是元武县人,不是武阳县人。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