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举例说明拟态环境和把关人的关系
问题标题:
举例说明拟态环境和把关人的关系
问题描述:

举例说明拟态环境和把关人的关系

董文会回答:
  拟态环境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论及拟态环境问题.并首次使用“Pseudo-environment”一词.拟态环境有如下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环境“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而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李普曼认为,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人们的“主观现实”是在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种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经过媒体搭建的“象征性现实”的中介.经过这种中介后形成的“主观现实”,已经不可能是对客观现实“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产生了一定的偏移,成为了一种“拟态”的现实.   把关人1947年,社会心理学家卢因(Lewin)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研究分析了家庭主妇决定购买食物及向家庭成员推荐食物的过程,认为信息沿着包含着“门”的某些渠道传播,传播能否顺利进行总以“把关人”的意见作为依据.在《人际关系》的论文中,首创了把关(gatekeeping)一词.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中,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信息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式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发现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与受众见面.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程度上或明或暗的影响新闻实践.经怀特、麦克内利等众多学者的深入挖掘研究,最终成为传播学控制分析领域最具科学性的理论之一.   在网络时代中,传统媒介的“把关”功能几近消失.原因有二:   一是网络信息的海量化且更新速度极快,使得互联网管理者难以及时有效地对网络信息加以选择取舍.   二是网络的去中心化,导致了传播环境的松散化.受众不再局限于被动地接受经媒介选择加工后的信息,而可以网络搭建起的更广阔的平台上自由地浏览新闻,发表见解.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