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或者散文赏析文章不要太长,要有题目,赏析要长,不少于300字.一共要两篇,分数之后再给.50分!
问题标题: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或者散文赏析文章不要太长,要有题目,赏析要长,不少于300字.一共要两篇,分数之后再给.50分!
问题描述: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或者散文赏析

文章不要太长,要有题目,赏析要长,不少于300字.

一共要两篇,分数之后再给.

50分!

范开钦回答:
  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七律·端午殷尧藩(唐)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
郭海回答:
  赏析那
范开钦回答:
  小重山·端午[元]舒頔(Dí)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舒頔生于1304,死于1377年,处于元明易代之际(元朝灭于1368年),正如上文说的“遭逢乱世”。“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贼感而释之”。从“避寇”、“被执”、“叱贼”等词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贼寇指的当然是朱元璋等起义军,“入明屡召不出,洪武十年(一三七七)终老于家”,这些记载告诉我们,舒頔和元朝的情感联系。这一点对理解本诗是极其重要的,命题人没有在注释里注明舒頔生活的时代,影响了考生对诗歌内涵的准确把握,不能说是一个失误。当然,如果安徽的地方教材中有对舒頔其人其诗的介绍,又另当别论,因为舒頔是绩溪人,绩溪在安徽,这也是命题人选这首诗的原因。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等诗句传达就是作者的伤感失落,而“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则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历来写端午的诗词都很多,多半会提到屈原的旧事,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总之,流不尽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国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戴叔伦)。读中国古诗词总让人觉得气闷,而没有怒发冲冠的畅快,好像他们只会躲在角落里哀怨或者表明忠心,从来都不会愤怒似的。最多不过是装疯卖傻,“学呆,妆痴,谁解其中意?”“尽教他争甚底,不如他瞌睡,不如咱沉醉,都不管天和地”,没有几个敢真正站起来去怒去喊去抗争!这和《诗经》开创的“悲而不伤,哀而不怨”的温柔敦厚的诗风与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是分不开的。中国虽说是一个诗的大国,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大诗人,但缺少真正有反抗精神的诗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