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篇文章,完成1—3题。
访三轮车夫博士蔡伟
蔡伟,男,生于171年,高中学历,去年还在锦州蹬三轮养家糊口,今年6月5日,复旦大学对外宣布,蔡伟被录取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209级博士研究生。他是我国恢复学位制度后,第一个以高中学历报考复旦大学博士的学生。
郑州晚报:听说你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着2年的造诣,为什么会喜欢上古文字?
蔡伟:这个说起来话长,兴趣有时候很奇妙。记得小时候我很喜欢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词,还喜欢练书法,没想到,在临摹书帖时,开始对中国古代文字产生了浓厚兴趣,上了高中,我的语文成绩非常好,有时语文老师遇到生僻字也会问我,但是,我的数学、英语成绩糟糕,偏科情况严重。
郑州晚报:是不是因为偏科才没有上大学?
蔡伟:是的。我的数学、英语成绩很差,到了高三,我甚至都不想学数学、英语了,感觉学了也没希望,根本就不可能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我就参加了工作。
郑州晚报:参加了工作,你还有时间学习研究古文字吗?
蔡伟:只要兴趣不减,时间总能挤出来。当时我在一家胶管厂当工人,工作之余,我就到图书馆找书看,那时的图书馆不比现在,很多古籍都找不到,即便找到了,书也不让外借,除非有特殊情况,没办法,只好在图书馆里整本整本地把书抄下来。
郑州晚报:后来你又下岗了,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学吗?有过放弃的念头吗?
蔡伟:191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194年下岗。下岗后,我在一家商场门口摆起了小摊,所得仅够维持温饱,不过,我仍然很快乐,因为摆摊的时候有许多空余时间,我可以边看摊边读书。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为了养家糊口,我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自学。但是,都是暂时的,我从来没有打算要真正放弃自学。
郑州晚报:是什么在支撑着你?
蔡伟:对古文字的浓厚兴趣和不甘心平庸。
郑州晚报:能说说你的家庭情况吗?
蔡伟:家庭方面的压力也不小,我妻子从事送报工作,每月收入只有500元左右,11岁的儿子正在上小学,他不是很喜欢读书。
郑州晚报:在你长时间的自学过程中,有没有遭到过周围人的不理解?家人理解、支持你吗?
蔡伟:刚开始有。在一些人看来,我有点傻。在摆地摊、蹬三轮时,还要抽时间看书,别人会认为我这个人很酸,饭都吃不饱了,还有闲工夫看“闲书”,有点不务正业。在父母眼中,我是很叛逆的。父母希望我的生活轨迹能朝着为家庭致富的方向不断延伸。妻子还是比较支持我的。但我感觉到,要得到家人的认同,还需要时间。
郑州晚报:在正式成为复旦大学博士生之前,你就已经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了,这难得的机会是不是为你日后成为博士生起了重要作用?
蔡伟:说实话,那次能够去复旦工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由于平时研究古文字,我结识了一些古文字方面的专家,万般无奈之下,我写信给专家,恰好,复旦大学和中华书局、湖南省博物馆联合编纂《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经由裘锡圭先生引荐,中心决定让我去做一些临时工作。这份工作虽然是临时的,但还是让我十分兴奋,更让我想不到的是,竟然有机会成为复旦大学的博士生。
郑州晚报:你觉得复旦大学是因为什么看上你的?
蔡伟:呵呵,我也说不好。可能是我2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打动了他们,还有就是,学校可能认为我搞古文字研究的能力也不错。主要还是复旦大学有博大的胸怀,能接纳我这样的学生。
郑州晚报:从一个靠蹬三轮来养家糊口的人变成了博士生,这种转变反差很大,你都准备好了吗?
蔡伟:我毕竟不是正规体制内培养出的学生,在学校里难免会有压力。我知道自己面临很大的补课任务,我没有读过大学,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在很多方面都很欠缺,比如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的知识,都需恶补,我有信心学好。我觉得自己很幸运,真的很幸运,人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坚持梦想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轻言放弃。
郑州晚报:时下,你是一个名人,被媒体的光环包围,你喜欢现在这种生活方式吗?
蔡伟:很不喜欢,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静下来认真看书、学习。我不愿意以这样的方式来出名,这不叫什么名人。在我眼里,只有对学术产生影响,在古文字学界能有深入的研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