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求:兰亭序词注解求:
问题标题:
求:兰亭序词注解求:
问题描述:

求:兰亭序词注解

求:

金建祥回答: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   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