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写蒙古族的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问题描述:
写蒙古族的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程小鹏回答:
蒙古族风俗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
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生活风俗
(1)服饰:
靴子:蒙古靴子分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棉靴和单马靴.用牛皮制成黑色,个别有紫色,挺拨,秀气,年青人多爱穿马靴.蒙古靴(香牛皮靴)有尖稍向上翘的,靴子的邦,通常有图案,压花纹,里面有的衬皮,有的衬毡,靴身宽大,靴可套棉袜毡袜.
袍子:蒙古族男女老幼都喜爱穿长袍.这种袍子,宽大袖长.下端左右一般不分岔,领子较高,纽扣在右侧.袍子的领口、袖口、边沿,常用漂亮的花边点缀,袍子的颜色,因地因人因季而异.
腰带:是穿蒙古袍子时所必备的,有的是布料,有的是绸缎,长有五米,颜色和袍子相协调.
首饰:平素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多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子把头缠上,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冬季多戴羊皮、狐皮帽,式样是尖顶大耳或草原式斗笠帽.蒙古族妇女的首饰,逢年过节,喜庆宴会,访亲探友时用于头上的装饰.装饰品种类很多,材料也因贫富不同.比较讲究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2)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即肉食、奶食、粮食.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肉食:牛、羊肉是蒙古族最普通,也是最喜爱的食品.尤其愿吃羊肉的“手扒肉”,羊肉的吃法多种多样.常见亦享有盛名的“手扒肉”、“全羊”,也叫“羊背子”.
饮料主要有三种:奶茶又叫蒙古茶.是蒙古民族最喜好的饮料,一日三餐都要喝奶茶;酸奶:即发酵后的马奶“其格”以及发酵后的牛、羊奶“塔日嘎”能散热止渴,且富有营养;奶酒,又叫蒙古酒.把发酵的奶放入锅中慢火熬煮、蒸馏后即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
奶食:蒙语叫“查干伊德”是纯洁吉祥的意思.奶食品主要有六种:白油、黄油、奶皮子、奶豆腐、奶酪、奶果子.
其格:“其格”酸马奶(通称马奶酒)是蒙古民族人民在各种聚会、盛宴中的珍贵饮料.在那达幕大会上,总是痛饮其格,以庆贺畜牧生产的大丰收和吉祥如意.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在皇宴会上曾把其格、驼奶等饮料盛在金碗里款待客人.
蒙古酒:蒙古酒是蒙古族人的主要饮料之一,蒙古酒是从牛奶中提炼而成,故称“牛奶酒”蒙古酒绵厚醇香,无色透明,少饮延年健体、活血补气,男女老幼皆可饮之.蒙古族人制做“牛奶酒”历史悠久,据史书载,蒙古勃儿只斤铁木真1206年建国时每逢吉庆之日狂饮此酒,增添喜日气氛.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尤为盛产蒙古酒.然而,时过700多年,生产蒙古酒的原始工艺流传至今仍未改变.
(3)居住
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称作“穹庐”“毡包”.
蒙古包分两种.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积雪,下雨时包顶不存水.包的门方长而小且连地面,寒气不易侵入.包的百叶哈纳是用数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牛皮绳连结而成,用时拉开便成圆形的蒙古包墙,搬迁时折叠,又能当勒勒车的车板.包的顶端有个口就是天窗,可通烟通气,又可采光.
4、生产风俗
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凡是放牧、探亲访友、出外办事都需乘马.马的体质不但结实强健,而且极耐粗放饲养,以忍苦耐劳著称.日行可达一百至一百五十公里.草原牧民无论男女老幼都能
点击显示
作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