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问题标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
问题描述:

A.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B.①谭中鱼可百许头②不可久居C.①心乐之②不知日之入D.①如鸣佩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①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②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③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节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注释】①衽(rèn)席:席子。    ②岈(xiā)然:山谷空阔的样子。③培塿(pǒulǒu):小土堆。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斗折蛇行 (      )        (2)卷石底以出 (        )
(3)缘染溪   (      )        (4)引觞满酌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小题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甲】文中作者初闻水声,“心乐之”,当看到潭中游鱼的形神姿态,妙想它们是在“与游者相乐”。本文所写景物,都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B.【乙】文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在题目中,“始得”表达了第一次游赏西山的欣喜。C.【甲】【乙】两文都是游记,都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时,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在移动变换中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D.【甲】文中第二段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潭水清明澄澈的特点,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陈江回答:
  小题1:(1)像北斗星那样(2)弯曲(3)沿着、顺着(4)酒杯(每题1分,共4分)小题1:(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昏暗的晚色,从远处来临,来了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但还不想回家。(每句2分,共4分)小题1:D小题1:A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小题1:二者都是“好像”。小题1:透出作者与同游人些许高兴愉悦的心情,更含有一种被贬的凄凉。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