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4分)【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战国时期),事实上因此而
问题描述: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14分)
【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战国时期),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天人三策》
(1)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2分)该事件有何消极影响?(2分)“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1分)
(2)据材料二判断,董仲舒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哪一思想学派?(2分)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1分)其主要思想(核心思想)是什么?(2分)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措施虽然不同,但其根本目的却是相同的。请说出其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4)儒家思想作为中国社会的传统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我们。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仍然发挥着积极影响。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儒家思想?(2分)
陈晓峰回答:
(1)焚书坑儒;(2分)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2分)百家争鸣。(1分)(2)儒家;(2分)孔子;(1分)“仁”和“礼”(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答到“仁”即可得2分)(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统治。(2分)(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2分)
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同时又在咸阳活埋了一批儒生,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焚书坑儒;这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春秋战国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指的是百家争鸣。(2)本题考查的是儒家的相关知识,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此我们可以判断出董仲舒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家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3)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的相关知识,秦始皇时期实行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巩固自己的统治,通过这两项措施,在思想领域,秦朝和汉朝都得到了巩固和发展。(4)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对于儒家思想,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儒家思想不乏精髓的地方。他也是我们子孙后代传承和吸取中华文化精华的东西。应该多了解古代我们文化的丰富与灿烂。这样才能在外来文化席卷而来时我们也有自己的一点内在精神内涵、希望能有所帮助,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