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介绍一些关于福安九龙洞景色描写的文章希望能详细的介绍风景
问题描述:
介绍一些关于福安九龙洞景色描写的文章
希望能详细的介绍风景
卢骏回答:
福建省福安市白云山蟾溪龙亭峡谷长达10公里以上的溪段间,分布着上千个奇形怪状的石臼,它们如爱心石臼、阴阳石臼、蝌蚪石臼、漏斗石臼、连环石臼、天眼石臼等等,犹如雕塑艺术的大观园.目前,这一千古奇观发现的报道在国内引起了轰动.中国地质科学研究人员判断石臼应为“冰臼”,研究人员推算,距今大约二百万至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这一带曾被冰川覆盖.
福安市委宣传部宣传科长郑树华称,这则消息让福安这座小城一下子成了国内古冰川研究专家关注的焦点.福安市委宣传部领导称,福安市已成立领导小组,争取把“冰臼”遗址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和世界冰臼地质公园.
冰臼,是古冰川作用的直接产物和古冰川作用的重要遗迹,是古冰川融冰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冲蚀基岩产生的,由于其形状酷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而得名.地质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冰臼的形成在距今2-3百万年的第四纪大冰期.第四纪早期,全球气候曾发生过一次人类尚未完全意识到的惊人的降温事件,全球大约3/4的陆地曾被一片白茫茫的冰雪覆盖,冰盖中心位于西藏中部,冰盖冰层厚度达1-2公里以上,冰层覆盖面积最少在3百多万平方公里以上,冰盖流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地质学家把这一冰川发育时期,称之为“全球泛大冰盖期”.也是冰臼发育最鼎盛的时代,谓之“冰臼时代”.
在我国,冰臼的首次发现是在20世纪70年代.也仅仅是在黄山、庐山和西藏等地有过零星的记录;世界上也仅有北欧、北美、南极等地被发现.到了20世纪未期,在我国冰臼已大量发现,自高纬度地区的北国到低纬度、低海拨的海南岛、广东省等地也有广泛发现,但毕竟仍是小部分地区.我省也仅在武夷山风景区有发现一处“壶穴冰臼”.据报道,最近我省地质专家在屏南白水洋,仙游九鲤湖也有发现冰臼.福安白云山大规模冰臼群被发现是地质奇迹,对古冰川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我国地质学家认为:冰臼,尤其是中国东部中低山区冰臼分布,堪称“世界奇观”和“天下一绝”.
此次发现冰臼的地点距福安区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在冰臼最为集中的蟾溪或大或小的石头上布满了冰臼,有的冰臼长年暴露在外,臼内充满雨水宛如天然浴缸,臼壁长满苔藓,无数条细细的螺旋状旋流侵蚀遗迹清晰可辨.“经粗略统计,这条10公里山涧及九龙洞内,就有冰臼上千个.”福安市旅游局有关人士称,这些冰臼群长期淹没在水底,无人知晓,5年来上游建起水电站蓄水,这些千古奇观才得以逐渐浮出水面,最先是2004年工作人员在景区实地规划时发现的,“都是一个个冰臼状的石洞,我们还以为是壶穴,根本就没想到这是冰臼”.为了探明真相,他们还去了浙江省铜铃山景区对照了当地的壶穴景观,发现铜铃山的跟福安不一样,“洞口更大,洞腹则小多了”,因为没有权威专家的考证,他们不敢对外发布消息.直到去年底,省里的有关专家细看了景区规划图内的各个景点的图片时,才怀疑极有可能是冰川运动产生的冰臼.
今年7月6日,在福安市政府的极力邀请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教授和中国地质科学院陈尚平教授,到福安进行为期3天的考察.考察结果发现,这些冰臼群主要分布于白云山九龙洞景区及金钟山龙亭溪峡谷景区,大多位于溪段河谷.由于山势险峻、悬崖峭壁从多,路极难走.在当地村民的引领下,搬来六七米长的梯子,循着当年樵夫进山砍柴的崎岖小道才能通行.
当时陪同前往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年过七旬的韩教授在九龙洞景区的山涧里兴奋得不得了.韩教授说以前他们在内蒙古冰臼集中地区科考时都要翻几座山才找到一个,从来没有发现有这么密细的,一条山涧想找一块没有冰臼的石头都很难.对于山顶上的悬冰槽,两位教授更是大发感叹:“在广东时我们才找了两三条,在福安数十条的也不鲜见.”
更让专家们惊叹的是,在九龙洞中发现的单体冰臼直径约三十米、高约六十米,数量还不止一个,而他们以往看过最大的宽不过五六米、高十余米.
这次考察结束后,两位教授向福安市委作了详细反馈,专家认为:福安白云山景区的古冰川遗迹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冰臼数量繁多,在河谷随处可见,形成大规模的冰臼群,个体大的高约六十米,直径约三十米,这在冰川冰臼考察发现史上是绝元仅有的;第二,冰臼形态类型丰富,口小腹大,特征明显,大小冰臼连环相套,有些冰臼形态属于新发现,酷似“龙爪邱”、“交椅”、“漏斗”、“板壁”等形状的冰臼是古冰川运动存在的有力证据,由此可推断在距今大约2-3百万年前的第四纪早期,福安曾被冰川所覆盖;第三,大量的“U”字形诋水玄槽、冰脊、冰川漂砾及冰川铲切等遗迹,我国南方地区均属首次发现.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