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阅读下面的的课外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927年那一年的生活我记得是很幸福的。我自父亲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以前,在合肥母亲曾教我认识了大约三千个汉字,我又曾在
问题标题:
阅读下面的的课外选文,然后回答问题。1927年那一年的生活我记得是很幸福的。我自父亲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以前,在合肥母亲曾教我认识了大约三千个汉字,我又曾在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的的课外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1927年那一年的生活我记得是很幸福的。我自父亲那里学到很多东西。以前,在合肥母亲曾教我认识了大约三千个汉字,我又曾在私塾里学过背《龙文鞭影》,可是没有机会接触新式教育。在厦门,父亲用大球、小球讲解太阳、地球与月球的运行情形;教了我英文字母“abcde……”;当然也教了我一些算术,如“鸡兔同笼”一类的问题。不过他并没有忽略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唐虞夏商周,……”,“子鼠丑牛寅虎……”;八卦:“乾三联,坤六断,震仰盂,良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等。

在厦大任教了一年以后,父亲改任北平清华大学教授。我们一家三口于1929年秋搬入清华园。

父亲常常和我从自家门口东行,去古月堂或去科学馆。这条小路特别幽静,穿过树丛以后,有一大段路左边是农田与荷塘,右边是小土山。路上很少遇见行人,春夏秋冬的景色虽不同,幽静的气氛却一样。童年的我当时未能体会到,在小径上父亲和我一起走路的时刻是我们单独相处最亲近的时刻。

我九、十岁的进修,父亲已经知道我学数学的能力很强。到了十一岁入初中的时候,我在这方面的能力更充分地显示出来,回想起来,他当时如果教我解析几何和微积分,我一定学得很快,会使他十分高兴。可是他没有这样做,父亲请雷海宗教授介绍一位历史系的学生教我《盂子》,所以在中学的年代我可以背诵《孟子》全文。

1938年到1939年这一年,父亲介绍我接触了近代数学的精神。父亲虽然给我介绍了数学的精神,却不赞成我念数学。他认为数学不够实用。1938年我报考大学因喜欢化学,就报了化学系。后来为准备入学考试,自修了高三物理,发现物理更合我的口味,这样我就走进了西南联大物理系。

我还记得1945年8月28日那天我离家即将飞往印度转去美国的倩节:清早父亲只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到东南郊拓东路等候去王家坝飞机场的公共汽车。离家的时候,四个弟妹都依依不舍,母亲却很镇定,记得她没有流泪。

到了拓东路父亲讲了些勉励的话,我们俩人都很镇定。话别后我坐进很拥挤的公共汽车,起先还能从车窗外看见父亲向我招手,几分钟后他即被拥挤的人群挤到远处去了。车中同去美国的同学很多,谈起话来,我的注意力转移到飞行路线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去了。等了一个多钟头,车始终没有发动。突然,我旁边的一位美国人向我做手势,要我向窗外看,骤然间发现父亲原来还在那里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长袍,额前头发已显斑白。看见他满面焦虑的样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热泪,一时迸发,不能自已。

1928年到1945年这17年时间,是父亲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阶段,古人说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现在不讲这些了,但其哲理我认为是有永存的价值的。

1973年,父亲长辞人世,享年77岁。

父亲去世以后,我的小学同班同学,挚友熊秉明写信来安慰我,说父亲虽已过去,我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是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选自《杨振宁文录:一位科学大师看人和这个世界·父亲和我》,有删改)

(1)小时候在厦门,“我”从父亲那里学到了哪些基础知识?

 

(2)门外东行的小路为什么会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3)父亲知道“我”擅长数学,为什么偏偏中断数学而改教《孟子》?

 

(4)当儿子发现父亲孤身一人在车外等了一个多小时,为什么“热泪一时迸发,不能自已”?你能体会这种感情吗?你有过离别的感受吗?

 

(5)文末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体内还循环着“中华文化的血液”?一个得过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如此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鲍志勇回答:
  解析: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