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易经中对一周7天是怎么理解的?卦象图是什么?
问题描述:
易经中对一周7天是怎么理解的?卦象图是什么?
刘爱伦回答:
易经中没有,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
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星期在中国古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中国的七曜开始并未作为时间单位.在西方,古巴比伦人首先使用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作为时间单位的七曜最早在西元七世纪,通过不空和尚和杨景风所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传入中国.伊斯兰教、基督教均按照有以星期为单位进行的宗教礼拜活动,故而在许多方言中,“礼拜”逐渐有了“星期”的含义.
在我国古代,也有一种跟星期类似的表示日期的方式.在距今3700年前的商朝,对农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农历,平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同时为了方便,把一个月分为4周,大月中有两周是7天,两周是8天;小月中有三周是7天,一周是8天.由于这样的周期符合月亮的圆缺变化(即朔—上弦—望—下弦—朔……),所以将其称为“星期”.到了汉武帝时期,这样的周期被定为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据,并且每天也有了自己的名称.称7天的星期为“平周”,8天的星期为“闰周”.“平周”前6天为工作日(依次称为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第七天为休息日(称为星期日);“闰周”前6天为工作日(名称同“平周”),后2天为休息日(依次称为星期日、闰星期日).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制度有了变动:置闰不再以月份为框架,每3400个星期中设1301个“闰周”,闰日的安排也有一定的变动,闰日放在星期几之后就叫闰星期几.在“闰周”中,若闰日是“闰星期日”则为休息日,否则为工作日.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