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绿色与生命》的一分钟演讲稿.要简单明了!~
问题描述:
《绿色与生命》的一分钟演讲稿.要简单明了!~
李言旭回答:
绿色与生命【仅供参考,按你自己的设想稍加修改即可使用】
可否记得陆蠡在中那句耳熟能详的文字:绿色是多么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慰安.它是快乐.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是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这份急不可待的心情源于对绿色的渴望与期待,因为绿色是自然的色彩,人在自然中生长,绿色是生命的色彩.
当第一颗生命的种子开始孕育生长时,地球便不再孤寂荒凉:当生命以其特有的色彩充盈整个地球时,这颗星球才真正美丽起来.生命的存在是一种伟大的美丽.人的存在是美丽的奇迹,高尔基说:”人就是一个奇迹,是大地惟有的奇迹,而大地上的其余奇迹是人的意志,理性,想象之创造结果.连神祗也是他假造出来的.”
每一片绿色都是生命存在的象征,每一颗生命都以其浓郁,繁茂或稚嫩的绿色展示存在的奇迹与美丽.我们的教育就身在一片绿色之中,无数的生命之绿撒播着生机与希望,倘若我们能欣喜于这片绿色,欣赏生命的绿色,欣赏生命的绿色,我们便也融渗在这片浓郁的绿色只中了.可惜在这一方圣灵的土地上并不全是绿的洋溢,绿的灵发,它也有荒漠的干涸和灰暗的枯寂,在绿色的生灵的荫榆下缺乏的却恰恰是----绿色.
当绿色冠以各种事物前,它带来的是一种清新,纯净:当绿色急速蔓延于各个领域时,它带来的是一种生机,发展.我们渴望清新的气息,我们渴望生机的勃发,我们渴望绿色,渴望绿色带给生命的浸润,渴望每一片生命光彩散发新绿.今天与陆蠡相仿的那种期盼的,急不暇择的心情源于对绿的渴望,更源于缺乏.
我们的教育在或多或少的摧残着孩子,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下的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日渐令人忧虑;陈旧贫乏的知识吞噬着孩子们个性的萌发.如果说天空中的一抹黄云污染了明净的世界那么教育中的昏黄呢?
追根溯源,我们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传统的观念仅仅把孩子的价值看作未来的就业者和家庭的私有财产,并没有把孩子看作一个积极主动的权利的主体.生命在这种观念的”保护”下黯淡,早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教育却过早的开发过多的负重了原本不属于生命过程中的东西,生态环境呼唤绿色,呼唤可持续发展,那么教育更加迫切的呼唤绿色,呼唤基于生命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儿童时期的真正意义是成长和发展,人与花园,田野,草地,森林一样.其内在的生命是有规律的,应该又一种比教育深刻的多和宽广的多的观念,把儿童当作一种生命,一个活生生的遵循着某种发展模式的有机体,而不要当作一个可以随便拎来临去的物体.
这种理念便是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意义在于生命间的平等,蹲下身来与孩子寻求平等的视线,那么带给他们的也将是基于生命平等上的博爱.是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和平等的对待每一颗心灵,这是教育于人的最大教育.泱泱五千年古国文化,更多的是尊卑的宣扬,君贵臣轻,师尊生卑,所以教师可以道貌岸然的训斥,指责,强加,逼迫,无视生命与生命的平等,无视另一些生命的尊严.于是生命的绿色不能张扬,生命的绿色缺乏灵气.我们渴望真正的绿色能够驱除陈腐,浸润荒漠,真正带给孩子们生气与希望,带给生命一份自由地,灵动地领域.
绿色教育的理念还在于不断的关注生命成长过程,我们是深夜苍海中的一盏灯塔,不是代替,纠正生命成长过程而是关注,指引,欣赏生命的成长,那一艘航行于大海的船只能不经历风雨,生命的历程也是如此,经过不断地对错误地尝试和成功地体验,依靠自己不断地努力,凭着对生活理解的逐渐积累与反思,在成长中生命日臻成熟,对于这经历过程,我们是否以宽容的目光对待,是否以尊重的心态注视,是否以欣赏的目光凝注?
老舍先生曾有这样一段话:”看小女儿写字,最为有趣,倒画逆推,任意创作,兴之所至,加灭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直至黑眉重,墨点满身,亦其淋漓尽致.”能把信手涂鸦看作自成一家的创作,这难道不是关注生命成长过程的一种深刻的眼光吗?
给教育一片绿色吧,从生命层次上关爱尊重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自由的空间舒畅的生长,彰显个性的魅吧!我们渴望绿色,我们呼唤绿色,但我们不囚禁绿色,惟愿生命在绿色中更加浓郁,更加繁茂!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