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
问题标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
问题描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非王者孰能当是?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 “在创世时”上帝把人作为本性不定的生物,赐给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对他说“亚当啊……我们把你安置在世界的中心……我们使你既不属天,又不属地,既非可朽,亦非不朽,于是凭着选择自由,凭着你的尊荣,你就好像是你自己的塑造者,可以把你自己塑造成你喜欢的任何模样”。--15世纪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论人的尊严》材料三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普通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产生的时代背景。材料一拉近了天与人的距离,材料二拉近了上帝与人的距离,简析二者的着眼点有什么不同?

(2)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据此分析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方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董双梅回答:
  (1)第一小问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其时代背景是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观点,结合所需概括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前者从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两个角度作答;后者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含义角度组织答案.   (2)印记,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只是局限在上层社会,人民大众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解放则是通过宗教改革.因此“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就是反对权威,强调个人主义,这明显带有文艺复兴的“印记”.深化,材料中还提到“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亦即“建立民族的教会”,这是对文艺复兴的“深化”.意义可从宗教改革的性质入手,宗教改革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反对天主教会的权威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又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结合宗教改革的主张概括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的角度分析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如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   故答案为:   (1)时代背景:前者产生在汉代出现大一统的历史潮流中,后者产生在文艺复兴运动中.   着眼点:前者借助“天”来宣扬君权的神圣,同时也强调对君权的制约;后者是借助于神的名义弘扬个性解放,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   (2)“印记”:“唯信称义”主张明显带有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深化”:鼓吹俗权至上,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意义:进一步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发展.   (3)促进思想解放;推进民主进程;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科技创新.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