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化学 这个寒假小王使用了“暖宝宝”取暖贴,并和同学们对暖宝宝的成分及原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暖宝宝”为什么能发热?【做出猜想】“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氧化(即
问题标题:
这个寒假小王使用了“暖宝宝”取暖贴,并和同学们对暖宝宝的成分及原理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暖宝宝”为什么能发热?【做出猜想】“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氧化(即
问题描述:

这个寒假小王使用了“暖宝宝”取暖贴,并和同学们对暖宝宝的成分及原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暖宝宝”为什么能发热?

【做出猜想】“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氧化(即生锈)的过程.

【设计实验】

【得出结论】“暖宝宝”发出的热量主要来自铁粉发生氧化(生锈)的过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步骤1取A、B两袋“暖宝宝”,A袋按使用说明打开外袋取出内袋;B袋不打开外袋.将两袋样品放置在同样的环境中.A袋的“暖宝宝”温度很快上升;B袋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______接触.
步骤224小时后,分别剪开A、B两袋,各取少量袋内物质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静置片刻甲中溶液变黄色;
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4小时后,A袋内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
【定量探究】“暖宝宝”中铁粉与活性炭质量之比是多少呢?操作过程如图1:

(1)将A中的固体溶于水,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该步骤的目的是______;

(2)计算10.0g滤渣中活性炭的质量(列出计算过程).

结论:该“暖宝宝”中的Fe粉和活性炭质量之比为______.

【后续探究】“暖宝宝”中的氯化钠起什么作用呢?为此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

按图2所示装配成A、B、C、D四套装置,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结果如下表(表中所列数据为导管中水面上升的高度/cm)所示.

时间/小时升时上时高升时度高升时装置高升时00.51.01.52.02.53.0
A瓶(盛干燥铁丝)0000000
B瓶(盛沾了食盐水的铁丝)00.41.23.45.67.69.8
C瓶(盛沾了清水的铁丝)0000.30.82.03.5
D瓶(盛完全浸没在食盐水中的铁丝)0000000
(1)上述实验中,铁生锈的速率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填字母):______

(2)你认为“暖宝宝”中的氯化钠起的作用是:______.

丁舜年回答:
  【设计实验】   ①暖宝宝发热是由于袋内物质与氧气接触的结果.故填:氧气.   ②B袋内的铁没有反应,当加入稀盐酸时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填:部分溶解,产生无色气泡,(溶液为浅绿色).   ③A袋内的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氧化铁.故填:氧化铁.   【定量探究】(1)脱氧剂”成份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将步骤(1)中的固体溶于水,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该步骤的目的是除去NaCl;故答案为:除去NaCl和水;   (2)取滤渣,将其分为两等份,每一份质量为10.0g.将其中一份在氧气流中充分灼烧,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得澄清石灰水,得到干燥、纯净的沉淀20.0 g,依据脱氧剂成份为Fe粉、活性炭及少量NaCl、水,分析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只有活性炭,依据碳元素守恒,C~CO2~CaCO3,得到碳物质的量为0.2mol;所以10.0 g滤渣中“活性炭的质量”为0.2mol×12g/mol=2.4g;   根据实验,将另一份滤渣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稀H2SO4,微热至反应完全.再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会得固体氢氧化铁,经洗涤后转移到坩埚中充分加热,灼烧,冷却、称量,得到固体氧化铁质量为8.0g即为0.05mol,则根据铁元素守恒,金属铁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Fe粉和活性炭质量之比=0.1×56:2.4=7:3,故答案为:7:3   【后续探究】由表内的数据可以看出B中导管内的水面上升最快,其次是C而A和D中液面不上升.铁生锈是水、氧气、铁共同作用的结果,三者同时具备时,有盐溶液速度最快.   故答案为:【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步骤1氧气.步骤2 部分溶解,产生无色气泡,(溶液为浅绿色).氧化铁.【定量探究】(1)除去氯化钠和水;(2)7:3.   【后续探究】(1)B>C>A=D;(2)促进了铁生锈
点击显示
化学推荐
热门化学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