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不要太长,我们党制定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请阐述这一发展观的哲学依据.用哲学依据解决,
问题描述:
不要太长,
我们党制定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请阐述这一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用哲学依据解决,
陈定力回答:
从其本质属性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战略思想.十七大报告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属性,十七大报告指出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其内容属性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不是一种简单的、个别的、零散的观点,而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就是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必须从这四个方面去把握.从其方法属性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多次强调,他们的理论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是帮助人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也是如此,它作为一种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法论,无论是它所强调的“以人为本”,还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其本身首先是一种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从其现实属性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人类对发展模式的探索经历了经济增长模式理论、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不同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和普遍指导性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全新意义的发展观.从其关系属性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理论形态.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科学理论形态.从其社会属性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念.科学发展观彻底摒弃了“以神为本”的思想观念,超越了“以物为本”、“以官为本”等价值观念,而达到了一种全新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新境界,它强调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其政治属性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执政理念.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十七大要求全党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是适应当前和今后我国发展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一种科学执政理念.从其作用属性来说,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新的指导方针.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大通过的新党章都明确强调: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在指导思想角度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定位.由此看来,必须立体化、全方位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之所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定位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历史地位,主要就是为了使人们更加全面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更加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吃白菜2009-06-2708:05:42
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新的发展观.它的提出是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是1987年由布伦特兰夫人担任主席的世界环发委员会提出来的.但其理念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的《寂静的春天》、“太空飞船理论”和罗马俱乐部等.1989年5月举行的第15届联合国环境署理事会期间,经过反复磋商,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
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还意味着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与考虑,而不代表在援助或发展资助方面的一种新形式的附加条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经济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摈弃.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和纲领,是多个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称,它要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召开,会议提出并通过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1世纪议程》,并且要求各国根据本国的情况,制定各自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和对策.1994年7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我国的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P61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P61
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P61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应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保证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地区、个人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保证我们的子孙后代同样拥有发展的条件和机会.
补充: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可持续发展”亦称“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在她任主席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一定义得到广泛的接受,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取得共识.我国有的学者对这一定义作了如下补充:可持续发展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需求又未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还有从“三维结构复合系统”出发定义可持续发展的.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教授则认为,“持续发展是一种具有经济含义的生态概念……一个持续社会的经济和社会体制的结构,应是自然资源
点击显示
科学推荐
热门科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