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项羽本纪》中对项羽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的句子,麻烦帮我挑出来,并写明表现他什么性格特点,
问题描述:
《项羽本纪》中对项羽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的句子,麻烦帮我挑出来,并写明表现他什么性格特点,
陈马连回答:
网上找的,有点长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篇末透露了这样一句话:“(张良)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这应该说是司马迁写人物传记选择材料方面的一项总的原则,也可以说是他能够成功地刻画人物的一个基本方法.一个人一生经历的事情很多,其性格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选择重大的历史事件,即能反映历史的风云变幻,又能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写项羽,司马迁选择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突出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征?
巨鹿之战
鸿门宴
垓下之围
这三件事,反映了项羽创造辉煌、抉择失误、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展示了秦亡汉兴的历史脉络,也写出了悲剧英雄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胸无城府、不善权谋、迷信武力、至死不悟等主要性格特征.
选择重大历史事件写人,既能使人物形象突出,又能与历史完美结合.
二、利用尖锐的矛盾冲突写人
俗话说,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是大非面前,紧张激烈的斗争场景中,人物的表现,可以充分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尖锐的矛盾中写人,亦是司马迁写活人物的重要艺术手段.
《项羽本记》中气氛最为紧张、冲突最为激烈的是哪一节?
(鸿门宴)
(“鸿门宴”一节,是刘邦、项羽较量的关键时刻,宴前的紧张气氛,宴会上的剑拔驽张,使双方人物的神经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且看宴前:
行略定秦地,至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与项羽曰:“……”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
开篇即用百十来字写了几件事?反映了项羽什么性格?
一写项羽大军入秦,函谷关闭,这位曾击破秦军主力的霸王遭此冷遇,已自怒火填膺;次写曹无伤反间之言,说沛公欲王关中,如火上加油;三写范增劝说之辞,谓刘邦“志不在小”,更是火油交煎之际煸了一股阴风;风、火、油层层作势,紧张的空气仿佛一触即燃.旦日灭刘,如箭在弦上.显示了他盲目自负的性格.
项伯夜访、沛公约婚一节,风、火、油顿时化作一天凉雨,刘邦鸿门谢罪一席话更是令项羽推心留饮、前嫌顿释.范增数目示意于前,项庄舞剑助饮于后,平地又起波澜,对此,项羽是什么态度?项王却默然不应,显示出其胸襟坦荡以及作为政治家的胸无城府、缺少谋略.虽然项伯拔剑翼蔽沛公,但危机依然四伏.在这紧急的关头,樊哙闯帐,将鸿门宴上紧张的氛围推向最高潮.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刃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
项羽之为人,暴戾残忍.当年巨鹿之战时,诸侯将见了他,“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现在樊哙对他竟“瞋目而视”,情势至此,我想,流血五步,已事在眉睫.谁想到这位“喑恶叱咤”的项羽,竟然被樊哙粗犷忠勇的气质所吸引,呼为“壮士”,赐之卮酒,赐之彘肩;听其慷慨陈碎,被他数落得——“未有以应”.理屈乃至辞穷,但绝不为自己编造任何谎言,显示了他什么性格?显示了他个性中的豪爽直率.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不仅写活了项羽,而且也写出了刘邦的老练权变、善使手段,张良的沉着冷静、察颜观色,樊哙的忠勇无畏、善于言辩,范增的阴险狠毒、脾气暴躁等,显而易见,这种写法又能在一件事中写许多人物,达到一石数鸟的艺术效果.
三、通过典型化的细节写人
司马迁写人物,除了抓住人物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外,还注意用生动,典型化的细节刻划人物,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项羽本记》中关于项羽瞋目镇敌的细节描写,最能表现这位英雄豪杰叱咤风云的威势和气概.据司马迁说,项羽是重瞳子,就是一眼双眸,显然“炯炯有神”一词已不足以形容这双重瞳之目射出的威严之光.司马迁紧紧抓住项羽这一容貌特征进行细节描写:
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
项羽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何等威严的目光,竟使惯于骑射的高手目畏手软,又使久经沙场的骑将人马俱惊!相信凡读过《项羽本纪》的人,对项羽瞋目镇敌的情景是无法忘怀的.
《史记》中这样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这些细节看似漫不经心,信手拈来,实际上却是作者精心选择、提炼而得.这些人物的只言片语,一颦一笑,较之千军万马的会战和攻城掠地的壮举,更能显示出人物的性格.对此,汉代王充已有所论及,他说:
“周长生者,文士之雄也”“作《洞历》十篇,上自黄帝,下至汉朝,锋芒毛发之事,莫不记载,与太史公《表》《纪》相类似也.”(王充《论衡·超奇篇》)
所谓《表》《纪》“锋芒毛发之事,莫不记载”就是看到了《史记》长于细节描写的特点.
四、借助个性化语言写人
《史记》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就还表现在作者以声口毕肖的人物语言来刻划人物性格.
在《项羽本记》里,项羽见到秦始皇出游时的盛况,曾说:
彼可取而代也!
楚汉对峙时:
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不久,项羽又对刘邦说: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同样面对秦始皇出巡,刘邦怎么说的?又怎样回答了项羽的问话?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刘邦)喟然叹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对此,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说:“项之言,悍而戾;刘之言,津津不胜其歆羡矣.”)
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兴分我一杯羹.”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以此为切入点,讨论项羽、刘邦的性格特征.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