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政治 什么是为人之本、处世之道?
问题标题:
什么是为人之本、处世之道?
问题描述:

什么是为人之本、处世之道?

梁晓雯回答:
  方”,乃为人之本;“圆”,乃处世之道.   “圆”,是中国道家通变与趋时的学问.而“方”,是中国儒家人格修养的理想境界.可以说,圆方互容,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内方外圆,是精辟的为人处世原则.它并不是老于世故、老谋深算者的处世哲学.这其中,“内方”,表明了对自己理想、原则和信念的坚持,而“外圆”,则表述了与周围环境融洽协调,以减少阻力和矛盾.   “方”,乃为人之本;“圆”,乃处世之道.方在圆中,圆融于方,两者相互交融.总之,合理运用“方圆”之道,就能无往不胜,所向披靡,无论是超进,还是退止,都能泰然自若.   一、“方”是为人之本   “方”,是人格的自立、优秀的品质与价值的彰显,是对人类文明的坚定追求.纵观古今中外,最受欢迎、最受爱戴的人士,无不具有着“方”的痕迹.如果没有“方”的灵魂,人就会有悖于社会伦理,就会遭到众人的唾弃.   成功学家说,人的心灵杰出,行为才会杰出;人的内心美好,气质才会美好.因此,“行方”,就要为人正直如山、诚实守信、谦逊宽容及互敬互助.   1.正直如山   正则“品”端,直则“人”立.正直,此乃公正坦率也.它是人生的脊梁,是立世的风骨,是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体现着智慧与境界.   往往,正直的人,堂堂正正地做人,清清白白地做事;义无反顾,对的果敢坚持,错的果敢反对.这样,洁身自好,冰清玉洁,就是说服力和感召力;这样,腰杆硬,底气足,就是战斗力.   倡导正直品质,支持正义.这就需要我们摆正心态,高标准要求自己,无论说话做事,都得心怀道义,牢记责任,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对已,不以公谋私、不贪利和不饰非;对人,不阳奉阴违;对事,主持公道、维护正义.总之,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为人做事.   2.诚实守信   诚,乃诚心诚意、忠诚不二;信,乃说话算数、坚守诺言.由此可见,诚信,就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做人、待人接物的实践之中,应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信守承诺的行为品质.   诚信做人.秉持“以诚待人,以信立事”的思想,诚实无欺,踏实守信.把诚信看作我们立身做人的道德准则,在实践之中,高扬诚信的道德感与责任感,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坚守诺言;绝不虚着假着,藏着掖着,欺着瞒着.这样,每个人都以诚信,去攀登事业的高峰,规范成长的脚步,守护良知的天空,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精彩.   3.谦逊宽容   自古以来,谦逊的品德与宽容的心态,就为世人所赞颂.可以说,谦逊与宽容,都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何谓谦逊?谦逊,就是正确对待自己及成绩,戒骄戒躁,再接再厉,永创新高.而以宽阔的胸襟和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众人和凡事,就是宽容.一个人只有具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才能学习他人之长,弥补自己之短,充实自我,拓展自我,成就自我.   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谦逊和宽容的品质.发扬谦逊和宽容的优秀品质,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与能力,以及赢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我们需要一贯保持虚怀若谷的心态,正视自身的优缺点及取得成绩,做到自知之明,积极吸纳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精神粮食,不断进步;需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和谐共处,常为他人着想,多看他人的长处,少究他人的不足;需要做一个心胸宽广,宽宏大量的人.   4.互敬互助   简单地说,互敬互助,就是指相互尊敬,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关心.它是爱的体现,和谐的表征.我们不难发现,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只要互敬互助,就会开创一片携手共进,其乐融融的大好景象.   就组织而言,组织情系员工,员工则心系组织,誓与组织同命运、共发展.这样,组织自然就会有一种活力.当今,很多企业为员工营造了上下同艰苦、共荣辱,相互尊重与理解、相互体贴与关爱的人文环境,促使员工,相互敬重与帮助,全力配合,团队学习,一起成长,共同成功.    二、“圆”是处世之道   何谓“圆”?简单地说,“圆”就是指处世老练,圆通,讲究策略、方法、技巧和艺术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需要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合作,这是“处世”.但,如果处世之中,若缺乏“圆”的艺术,就会郁郁不得志,很难获得成功.   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人进行愉快的合作,以及建立广泛的人脉,赢得积极的支持与声誉,就要“智圆”.固然,践行“智圆”,就要常怀感恩,和谐相处,广结善缘.   1.心怀感恩   顾名思义,感恩,就是感激帮过自己的人,感激生活的赐予,感激身边所拥有的一切的品质,它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一种生活智慧.   如果我们时怀感恩,就会变得更加谦和、可敬和高尚.人生在世,不可能什么都一帆风顺.面对种种失败与无奈,我们都需要自己勇敢地迎接,旷达地处理.诚然,总是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而终日惴惴不安,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索然无味.反之,如果懂得感恩,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能让生活充满灿烂的阳光.   经过多年的总结,我已把感恩,当作自己核心价值观的构成部分.不管是在生活中,还在工作中,我领会到,只要常怀感恩,就能找到生活、学习与工作的无穷乐趣.就组织而言,社会为组织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与机会,组织应该感激社会,竭力奉献社会;员工的努力,成就了组织的发展与进步,组织应该感激员工,无尽珍视员工.同理,组织给予了员工发展的机遇与平台,员工也要感激、忠于组织.总之,相互感恩的环境,一定会让我们心情惬意,快乐无限.   2.和谐共处   古人说,和为贵,谐为美.“和”与“谐”联合,构成了“和谐”.它的意思,就是配合得适当与均匀.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融合,是古往今来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好愿望.   “和谐”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具有着丰富的蕴涵,博大的襟怀,包容一切的气象与雅量.如果发挥它的涵盖力,就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因为“和谐”的本身,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科学与宗教、德治与法制.显然,如果离开和谐,一切组织就会局部分化和分裂,甚至导致惨败结局.   和谐,是任何组织永恒的主题.如果组织支持和谐,那么,就倡导与社会、国家等机构,和谐共存,共生共荣;与员工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共创未来;与同盟者协同合作,共赴目标;与竞争者以竞促合,竞合共赢.   3.广结善缘   佛家说,众生有缘,遇斯光着.这里所说的广结善缘,实际上,就是善待他人,广交朋友,多做善事,争取更多赞赏.   众所周知,广结善缘,减少了障碍,赢得了众人护持.若我们人际关系好,在工作或生活当中,他人不仅大力支持我们,而且处处为我们着想,处处维护我们的利益,甚至带给我们安宁、愉快、轻松、友好的心境.   如今,很多组织把“广结善缘”,看作了自己的价值取向.基于“人是社会的、群体的和互动的”的观念,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
点击显示
政治推荐
热门政治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