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科技方面的成就有哪些?为什么?怎么办
问题标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科技方面的成就有哪些?为什么?怎么办
问题描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文化,经济,教育,科技方面的成就有哪些?为什么?怎么办

刘立志回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探析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人真正自觉地开始认识现代化,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重新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明确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紧迫性,全面开创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局面.   一、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   为了全面纠正十年“文革”的错误路线,实行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完成后,如何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中心任务突出地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1979年3月,邓小平就明确提出:“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1](P163)他还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重要特点,即底子薄及人口多、耕地少进行了分析.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和现代化的基本方向.1984年10月,邓小平强调“革命和建设都要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2](P94~95)1987年8月,邓小平特别强调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订规划.”[2](P225)至此,“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思想已经趋于成熟,并成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的核心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与此前的“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相比,它既强调工业化的重要,也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现代化的统一,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不能只看重其中的一方面,而导致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失衡现象出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思想,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被规范地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表述被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所沿用,并被固定下来,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   二、“两个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完成了全面的拔乱反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由片面现代化向全面现代化的转变.使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重新开始起步.起步后,首先抓住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全面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当时,已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当作社会主义两个密不可分的重要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实际进程中,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冲破了僵化的经济体制,使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不可阻挡之势蓬勃发展.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且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开展,人们的思想冲破了旧观念的束缚.追求变革、勇于开拓、讲求实效形成潮流.实践中,使我们对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任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要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在这当时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但仍实现了国内社会稳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继续进行.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开始,在“以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思想的指导下,不仅使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而且在思想上还突破了姓“资”姓“社”的束缚,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想.从此,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得以加快推进,国内生产总值连年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极大地适应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剧烈竞争.   具有重要意义的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总结了近2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克服了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全面规划了迈向21世纪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伟大构想.   三、这一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   1.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20多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一个人口多、底子薄、文化科技总体水平不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于世界后列的大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既承担着完成传统工业化的任务,又承担着进行新的产业革命的任务.在国际经济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科学技术是尽快改变我国生产力的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因素,是当今中国发展生产力的突破口.   当今世界,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并且正在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被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比以往更加重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农业方面,我们要用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核技术等高新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农业,发展新兴农业.工业方面,则必须应用以电子信息和自动化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用于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的老路.至于国防现代化,就更离不开科学技术.此外,决策的自主化、科学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也都离不开科学技术.   2.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20多年前,邓小平深刻地指出,“四个现代化”是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须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于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各个经济战线不仅需要进行技术上的重大改革,而且需要进行制度上组织上的重大改革.进行这些改革,是全国人民的长远利益所在,否则,我们不能摆脱目前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的落后状态.”[1](P135~136)在这里邓小平第一次揭示了改革与现代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现代化本身就是一场革命,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现代化.20年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论断的认识.改革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