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初中 历史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
问题标题: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
问题描述:

“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  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  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冯清秀回答:
  (1)本题结合顾炎武生活的时代(明末清初)指明政治背景.   (2)本题从材料一、二强调的共同中心词判明“风俗”即是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从思想、秩序、道德等多方面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3)本题理解“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一句,即可指明其取舍及理由.   (4)本题识记课本上对顾炎武提倡的学风的表述及后人对顾炎武时代责任感的概括.   故答案为:   (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   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音乐
  • 体育
  •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