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山木与雁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山木与雁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
问题描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山木与雁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山木与雁 |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①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呜,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②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③,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④,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⑤!”(选自《庄子外篇·山木第二十》) 【注】①雁:鹅。古人认为,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②乘道德:顺乎自然。③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④万物之祖:有物之前的虚无状态。⑤乡:同“向”,趋向、归向。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止:停留。 B.舍于故人之家——舍:住宿。 C.一上一下,以和为量——量:标准。 D.廉则挫,尊则议——廉:廉洁。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冯禹回答:
1.D2.①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 ②役使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拖累呢? ③弟子们记住了,(要想免于拖累,)恐怕还只有归向于清静无为的自然之境吧!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只有顺其自然,游于无为的道德境界才是最理想的。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①虽然才能相近,但因取舍的标准不同,境遇也会不同。②人生有所累,无论材与不材,但消极避世是不可取的。(意对即可)
点击显示
其它推荐
热门其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