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人间词话读后感】
问题标题:
【人间词话读后感】
问题描述:

人间词话读后感

郭廓回答:
  王国维《人间词话》读后感   读第一遍的时候,这本书给我的印象只是王国维的一段段评论、正文下面一条条评析、注释里一首首词作、一位位此作家和词评论家----完全凌乱的文字,“花非花、雾非雾”,所谓此话,在水一方,只能遥望.再读几遍就会发现,此书形散而神不散,果然“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辞脱口而出而无矫揉装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现余将其正文内容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一、词以境界为上(王国维对词的境界的评析);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词的发展历程以及词人词作风格)三、诗词特点、诗人及词人;四、后人学填词的弊端;五、近人对词的看法.下面是我的具体阐述.   词以境界为上   王国维论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例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国维谓之“此等境界,可谓千古壮语.”   词以境界为最高审美标准.那么,什么是境界呢?王氏是这样解释的:“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着,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像晏殊的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天涯茫茫,长路漫漫,秋风渐起,伊人远隔,天气之凉比不上相思之苦,秋风起时偏登楼,欲言无语更无人听,一切的一切在无可奈何之中变得难以承受.这种用真感情写的真境界,不仅得到了王国维的赞赏,也获得了历经千年万年的力量,流传至今.   王国维还指出,境界有理想和写实之分,又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现实二派所之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现实之故也.”就像冯延巳的《醉花间》词“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俊朗清雅.能够感动别人的永远是对真实的升华,而不是纯粹的虚构与写实.这正是美的根基所在.   “有我之境”的要点在于“以我观物”,即从自我感情出发,对客体进行加工整理,一切外物都成为内在感情的表象,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幕”.“无我之境”的要点则在于“以物观物”,强调客体存在的真实性,主体意识被客体化,如“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也是主观诗跟客观诗的区别所在.古人写词,写有我之境的较多.但对名家高手来说,他们可以得心应手的根据自己的愿望进行选择运用.例如苏轼之词既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这样自然优美的无我之境,也有“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这样壮美的有我之境.   境界有上述类别之分,但“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优美和壮美,只是审美的不同取向而已,它们之间不应该存在价值的判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宝帘闲挂小银钩”所描述的意境,并非不如“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境界啊.然而,炼字对境界的表达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红杏指头春意闹”的“闹”字,使意象生趣盎然,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才智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唐五代北宋之词,可谓“生香真色”.清代文学家潘德舆说,“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矣.”清初有文学家说,“词至北宋而大,至南宋而深.”众说纷纭.让我们来看看王国维的观点吧:“君之于词,于五代喜李后主、冯正中,于北宋喜永叔、子瞻、少游、美成,于南宋除稼轩、白石外,所嗜者鲜矣.尤痛诋梦窗、玉田,谓梦窗砌字,玉田垒句.一雕琢,一敷衍.其病不同,而同归于浅薄.六百年来词之不振,实自此始.夫自南宋以后,斯道之不振久矣!元明及国初诸老,非无警句也,然不免乎局促者,气困于雕琢也.嘉、道以后至此,非不谐美业,然无救于浅薄者,意竭于摹拟也.”   虽然“才之不可强也”,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文学作品的形式体裁变化有其自身的萌芽、发展、壮大、衰落、消退和新体裁诞生的过程.但单纯从词的角度来看,古人词作真的是“满园春色管不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啊.   下面笔者以朝代为顺序,总结一下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的部分词人词作及其风格.   唐代.一代天骄李白不仅是诗仙,他的词也独有千古.“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阕”,一首小令《忆秦娥》,足以包含千百年来所有诗人的感慨和所有哲人的思索.如果说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词人,那么温庭筠则是晚唐文化培养出来的另一天才.“飞卿精艳绝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造语精致细腻,绵密隐约.王国维对其评价是“飞卿之词,句秀也.”   五代.“冯延巳之词不是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所谓五代风格,就是指追求婉媚、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酒筵的词风.而冯延巳独造清语,“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疏散闳约,“细雨湿流光”五字便能摄春草之魂,难怪他在五代词人中独受王国维赏识.冯延巳的君主南唐中主李璟,多才多艺,善诗歌,其词“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菡萏香消,西风愁起,颇有国家之憾,我想,王国维以遗老自居,更能玩味此中深意吧.李璟之子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正因如此,兴亡不出宫阙的经历,使他可以用整个生命去咀嚼命运的无常,一旦发言为诗词,其深厚纯绝非常人可比.李煜难为人间之王,却极称“词中之帝”.词之李后主而眼界始大.“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业,天上人间”,这些词境的开拓以及它独特的话语方式,为宋词的繁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词至北宋而大.不知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未央宫”是否出自北宋词人夏竦的“霞散绮,月垂钩,帘卷未央楼”,但范仲淹的“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帐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抑郁苍凉,让我想起了电影中杰王子带领士兵进行决战的那一幕.“北宋倚声家初祖”晏殊工于造语,词作雍容和缓,温润秀洁.虽然其内容多是抒写相思离别之苦,含情凄婉,但是忧愁之中往往透露出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等精彩的语句,深为后人称许.与他不同的是,其子晏几道一生耿介孤傲,把对歌女的相思爱恋作为他词的绝对主题,他把对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最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古之“伤心人”也.欧阳修是北宋初起承前启后的重要词人.受晏殊影响,欧阳修有“绿杨楼外出秋千”之句,仅一个“出”字便是后人所不能达到的.其《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让我们了解到他的自然性情.王国维说,“永叔‘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北宋还有另一位才子,苏轼.他的词作和他的人格一样充满魅力,其词挥洒自如,妙语天成,不为音律所约束,激情充沛.王国维曰“东坡之旷在神,为词中之狂.”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超然物外,既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