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文言文中的内有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问题标题:
【文言文中的内有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问题描述:

文言文中的内有几个意思,分别是什么?

冯晓光回答:
  文言文中的“内”有两种读法,一是读“nà”;一是读“nèi”,其词性也不相同.当读“nà”时,“内”通“纳”是动词词性;当读“nèi”时,“内”是名词词性.其不同的意思如下:   一、当“内”读“nà”时,“内”是动词,大约有以下意思.   1、本义:入,自外面进入里面.例如:   ○ 《说文》:内,入也.自外而入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赵不内.   ○ 《史记·项羽本纪》:欲止不内.   ○ 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内所著披袄中.   2、交入;接纳,后作“纳”.   ○ 《礼记·月令》:无不务内.注:“谓收敛入之也.”   ○ 《国语·周语》:夫耳内和声,而口出美言.   ○ 《史记·项羽本纪》:距关,毋内诸侯.   ○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恶内诸侯客.注:“谓收敛入之也.”   二、当“内”读“nèi”,是名词,大约在以下意思.   1、里面.与“外”相对.例如:   ○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一室之内.   ○ 《世说新语·雅量》:郗犹在帐内.   2、指某一群体或某一物体的中间.常指国内或朝廷内.例如:   ○ 《论语·季氏》动干戈于邦内.   ○ 汉·贾谊《过秦论》: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内,名词作状语,译时加介词“对”,为“对内”.)   ○ 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3、室,内室,房室.例如:   ○ 《世说新语·贤媛》: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 《汉书·霍光传》:皆拜卧内床下.   4、皇宫;帝王所居之处.例如:   ○ 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   ○ 诸葛亮《出师表》: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5、妇女;女色.例如:   ○ 《左传·僖公十七年》:齐侯好内.   6、古代泛称妻妾,后专称妻.例如:   ○ 钱惟善《送贾元英之照潭》:梦里无题惟寄内.   7、内心.例如:   ○ 《世说新语·谗险》:王平子形甚散朗,内实劲侠.   ○ 《资治通鉴》:内怀犹豫之计.   8、内脏.例如:   ○ 蔡琰《悲愤诗》: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9、正道.佛教徒称佛门之内为内,佛门之外为外.例如:   内教(指佛教);内学(佛学;道教所习神仙导养之学).   详见汉典网.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