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高中 数学 如何数学分工观课分析观课记录,发布观课报告
问题标题:
如何数学分工观课分析观课记录,发布观课报告
问题描述:

如何数学分工观课分析观课记录,发布观课报告

崔汉琰回答:
  观摩了赵海燕老师执教的《数学与生活》,团队老师进行了分工观课,形成了各自的观课报告.下面,我们进行课后研讨及评课.首先,请邱前军老师评课.   一、邱前军老师评课   我选择的观察维度是“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结合观课谈几点浅显的体会和感受.   本节课共设四大教学环节:创设现实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迁移拓展生活应用,体验数学价值;全课总结,提炼升华.见下表:   执教老师   赵海燕   单位   北城实验小学   执教课题   《数学与生活》   观课者   邱前军等   单位   北城实验小学   观课维度   教学环节设计   观察中心   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时间分配   主要教学环节   时间分配   简评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   开门见山,简单导入.   整理信息解决问题方法   28   安排合理,有难点,有突出.   拓展应用体验数学价值   6   有呼应,应用于生活.   全课总结提炼升华   4   谈收获,体现价值.   1.创设现实情境,提出问题环节用时:2分钟   本环节开门见山,有古诗引入,以趣题激发孩子兴趣,设置悬念.   2.学生自主整理信息,探究解决问题——建立解决问题方法的数学模型.用时(28分钟)   (1)化简为繁,降低学习难度,层层深入,为学生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2)突出重点,合理安排时间让孩子自主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算法多样性.   3.迁移拓展运用,体验数学价值——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用时6分钟   赵老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拓展练习和延伸练习.将解题策略多样性和解题经验进行迁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通过学习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内容的提升,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价值.   4.全课总结,提炼升华.用时4分钟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老师再顺势引领将本节课的算术方法和方程解法进行了必要升华和提升.   本环节教师针对孩子汇报,有总结,让学生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张兴莉老师评课:   下面,结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有助于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构建”这个观察点我谈三点看法:   1、情境引入为构建解决问题策略做准备;   新课伊始,赵老师首先生动地呈现了在《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解答我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洞悉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真正达到想学、爱学、乐学的境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考虑到“鸡兔同笼”的原题数据比较大,不利于首次接触该类问题的学生进行探究,因此赵老师第一次出示的尝试题把原题中的数据改小了,这样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充分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求动机,为后面的探究解决问题做好了准备.   2、情境引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   在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的环节中,赵老师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后,猜测,然后把猜的过程用列表的方式表示出来.假设列表的过程,教师没有生硬的灌输,也没有过份的强调,而是让学生的体验中自然形成.通过对答案唯一性的分析,培养了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当把表格填完整后,引导学生从中找出题目中的规律,对题目进一步分析,为后面的假设法和方程法的探究做好了铺垫.在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后,接着赵老师又举例当知道有200个头,602条腿时,让学生猜测,鸡兔各有几只.使学生体会到虽然猜测、列表尝试法,是解决问题一种重要的策略和方法但当问题中的数据比较大的时候,列表的方法就会很繁琐、复杂,这时列表法就有一定的局限性.从而进入到本节课的第二部分也就是重点部分的教学:展开对鸡兔同笼问题其他解决方法的研究.揭示进一步学习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必要性.   在此环节中赵老师适时启发“除了列表法,还有其他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算法把问题给予解决,并汇报各自的解题思路.教师的适时引导,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弄清“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策略,亲历多样化解题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3、延伸建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总结.   思想指导方法,思想的影响胜过方法的掌握,方法的迁移胜过方法的学习.在巩固环节,赵老师设计一道练习题“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计20张,一共135元,问5元和10元的各几张?”,让学生应用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策略来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促使了“鸡兔同笼”这一模型的进一步内化.   学数学用数学,赵老师这节课引领学生抓住了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运用于生活.   三、吕凤珍老师评课   首先,观察了学生在自主整理信息时选择策略的使用情况,如下表:   解题策略   画图法   列表法   假设法   方程法   人数   8   16   4   占全班   的百分比   25%   50%   12.5%   0%   表中数据可知:新知探索期间,学生自主选择使用了四种策略整理信息.其中,采用画图法的占25%;采用列表法的占50%;采用假设法的占12.5%;没人采用方程法.表中数据可知:学生对前两种方法应用比较好,说明学生对以前学过的解题策略掌握较好,而用“假设法”的方是本节课重点探究学习的解题策略.   其次,我们对学生使用“假设法解决相遇问题”的情况进行了后测.后测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是用自己喜欢的策略整理信息,并解决问题;第二层次是先思考假设法的方法再解决问题;第三层次是先整理信息,再解决问题.   后测结果如下:第一个问题见下表:   解题策略   算术法   方程法
点击显示
数学推荐
热门数学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综合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