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
问题描述:
(1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遁其有无,官民农商,各
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材料二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
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
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
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互相之间
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
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
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题
所做的努力。(8分)
(3)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亚
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现实意义。(2分)
谷源涛回答:
(16分) (1)观点: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2分) 原因:作者认识到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富民强;宋代&...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