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高中 语文 【综合性学习。806班同学在语文“文化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古代书斋、书院的一些资料。语文老师提议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份手抄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小】
问题标题:
【综合性学习。806班同学在语文“文化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古代书斋、书院的一些资料。语文老师提议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份手抄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1)小】
问题描述:

综合性学习。

806班同学在语文“文化采风”的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古代书斋、书院的一些资料。语文老师提议同学们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份手抄报,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小桐负责整合搜集到的材料,作栏目归类。下面有两则材料,请你协助完成。

【材料一】泉州成为“八闽胜迹无双地,四海人文第一邦”是有其内在原因的,古代泉州人才如蛟腾鹊起,群星璀璨。《宋史•地理志》记载:“福建……登科者尤多”,以至于宋人称:福建出进士为天下第一。泉州举子榜榜有名,且数量众多,平均每榜有18人,蔚为壮观。这些出类拔萃的人才中,有不少人就是从书院走出去的。

【材料二】书院的主讲者在讲学时都欢迎别人质疑问难,互相辩论,逐渐形成了书院的“讲会制度”。书院讲会制度的盛行,不仅打破了各家书院之间的门户之见,而且打破了师生之间在受业上的地域限制,学生来去自由,师生之间自由交流,形成了开放的办学传统。

①请为“材料一”自拟一个恰当的栏目名称。___

②同组小红把“材料二”归到B栏目,小桐觉得不妥,请帮他说出订正的理由。

给定栏目:A.讲学之风 B.书院行规 C.课目设置

(2)文人学者的书斋命名都别具匠心,各有出处。请你参与填写。(自选一个作答)

A.老学庵(陆游),出自俗语:___

B.心远堂(徐渭),出自陶渊明的诗句:___

(3)手抄报设置了互动栏目。请参考示例,任选一项,阐释书斋名的意义。

示例:张溥--七录斋。张溥好学,所读之书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如此反复六七次之多,所以取名“七录斋”。

A.杨树达--积微居 B.蒲松龄--聊斋 C.梁启超--饮冰室 D.胡适--藏晖室

我选___,阐释:___。

陈玲莉回答:
  (1)①此题考察了栏目的拟题.   回答此题时应注意与主题“书院”有关,语言简练优美.   例如;书院榜名(书院人才群星璀璨   登科累累  榜单壮观).   ②此题考察了材料的归类.   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说书院的“讲会制度”,主要是探讨学问的相关知识.与A.讲学之风相关,与B.书院行规关系不大,所以归类到A中更合适.   (2)此题考察了书斋名称的由来.   老学庵出自俗语活到老,学到老;   心远堂出自说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此题考察了书斋名称内涵的理解和分析.   分析时,应与相关的学科知识、关键词语的含义放在一起来分析.   例如:“聊斋”含义是: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取名为“聊斋”.   答案:   (1)①(2分)示例:书院榜名(书院人才群星璀璨   登科累累  榜单壮观)   ②示例1:“材料二”的主要介绍“讲会制度”自由、开放的风格,应当归在“讲学之风”栏目更妥当.示例2:B栏目里是讲会的规章制度,“材料二”介绍的是讲会风气,显然不贴切.   (2)(2分)A.活到老,学到老.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只答“心远地自偏”不扣分)(选答一题即可)   (3)(2分)示例1:“积微居”含义是:小是大的基础,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积蓄.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来的.    示例2:“聊斋”含义是: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取名为“聊斋”.   示例3:“饮冰室”语出《庄子》,形容内心为国家前途忧虑焦灼,欲饮冰以镇之.    示例4:“藏晖室”蕴含着不夸耀自己,追求安静、平和、沉稳的治学态度.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政治
  • 地理
  • 历史
  • 化学
  • 生物
  • 物理
  • 综合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