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人教历史选修1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案
问题描述:
人教历史选修1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教案
罗君苹回答: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社会变化的新气象,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新的阶级关系产生.政治上,王室衰微、大国争霸,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士大夫开始夺权,并且掌握了政权.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带来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改革和变法风起云涌.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秦孝公发愤图强,重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迅速强盛起来.建议教师在讲授本节内容时,注意启发学生联系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
本课引言由战国形势图和文字两部分组成.战国时期,群雄角逐,诸侯争霸,插图反映了战国时期这一社会形势.建议教师以文字内容和插图为素材,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问题:秦国地处西陲,比较落后,然而,恰恰是偏远落后的秦国在群雄角逐中,脱颖而出,统一了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什么秦国能够完成统一?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教材从社会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全方位阐释了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和变法的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同时,也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各诸侯国为了在战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进行了富国强兵的改革.
(1)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教材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阐述了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农业生产的发展.教材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兴修水利和农田施肥等方面阐述了农业的发展.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建议教师结合史料讲清铁器的使用历史.西周晚期,铁器开始使用;春秋时期,铁器用于农业生产;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建议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使用的相关的史料,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然后,请学生回答:铁器和木器、石器以及青铜工具相比有什么优点?
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推广.牛耕技术,只有与铁器的使用相配合,方可发挥出它的功能.耕犁的出现,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当时,在人的姓名上把牛和耕一起使用,说明牛耕在当时社会生产中十分普遍且十分重要.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晋国一大力士姓牛名子耕.《国语·晋语》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也证实了春秋时代存在牛耕的事实.
建议教师总结: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为私田的大量开垦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兴修创造了条件.
春秋战国水利灌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建议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史料,请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也可以请学生结合初中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有哪些?这些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什么重要作用?
手工业的发展.教材从冶铸、纺织、制漆等方面说明了手工业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冶铸业有了划时代的发展.纺织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战国时的制漆工艺,已经采用夹纻技术.
商业日趋活跃.商业发达,各地土特产品相互交流,中原市场繁华.并且出现了繁华的商业中心.
(2)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
教材重点阐述了封建生产关系出现的原因,以及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要求通过改革发展封建经济的愿望.
铁器的应用,牛耕的普及,加之水利、施肥等技术的应用,使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生产力的进步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奴隶制集体劳作方式逐渐瓦解,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经济发展起来.随着私田的开垦和增多,私田主人为了增加收入,开始改变剥削方式.将自己的“私田”分成小块,租给奴隶和破产的平民耕种,向租种者收取地租.为了继续维护自身的利益,一些奴隶主也主动改变剥削方式,实行更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剥削.奴隶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走向没落,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3)上层建筑的改革
教材重点讲述了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必然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战国时期,随着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使旧的生产资料占有方式——井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奴隶制剥削方式瓦解.随着奴隶制上层建筑基础的崩溃,地主阶级代替奴隶主阶级进行统治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必然.一些杰出的政治家,顺应时代潮流,推行变法,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用中央集权制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专政.
建议教师结合教材,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上层建筑的改革是历史的必然?然后,让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4)改革变法的内在动力
教材分析了改革变法和战争的关系,进而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战国时期,群雄角逐,战争频繁.为了富国强兵,各诸侯国纷纷变法.
(5)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当时,诸侯割据,不可能推行文化专制,各持一说的“士人”可以自由发表见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陆续诞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而法家思想顺应了时代的需要,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等.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广泛搜集法家的相关材料,设置问题:为什么法家学说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并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武器?让学生分组合作,交流探讨,得出结论.
第二目“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稳定和巩固统治;并在争霸或兼并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教材阐述了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改革和变法的相关内容.这些改革和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1)春秋时期的改革
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等诸侯国通过赋税制度改革,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封建剥削方式的产生,井田制难于维持.很多地方出现了“公田不治”、“田在草间,功成而不收”等井田荒芜的情况.齐国也出现了“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田甫田,维莠桀桀”的情况(大意是由于不想耕种公田,杂草长得非常旺盛).为了扩大税源,增加收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辅佐,进行改革.管仲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