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语文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媚俗怎么理解?媚俗--无条件的认同生命存在的美学理想--是否可以翻译成其他更好的名词,对我来说更清晰的名词?总觉得媚俗这个词跟作者要解释的东西不是很搭调.
问题标题: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媚俗怎么理解?媚俗--无条件的认同生命存在的美学理想--是否可以翻译成其他更好的名词,对我来说更清晰的名词?总觉得媚俗这个词跟作者要解释的东西不是很搭调.
问题描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媚俗怎么理解?

媚俗--无条件的认同生命存在的美学理想--是否可以翻译成其他更好的名词,对我来说更清晰的名词?总觉得媚俗这个词跟作者要解释的东西不是很搭调.当然也希望听到你对媚俗这一段思索感想

贺汉根回答:
  媚俗,即Kitsch,这个德文词出现于十九世纪末期,简单地说,是指相对于传统艺术的廉价艺术商品.在中文中kitsch通常被翻为「媚俗」,近来也有人翻成「畸趣」,并和日文中「恶趣味」同等.(个人认为,其实这些翻译和中文里的本义都不相称.)当然昆德拉对媚俗的认识是不仅仅局限于Kitsch本义的.   以下内容选自《小说的艺术》,是昆德拉发表了《存在的不能忍受之轻》后,于1984年2月接受了法国记者的采访   米兰·昆德拉(以下简称M.K):……小说应该毁掉确定性.况且,这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误解的根源.读者时常问:“您究竟在想什么?您要说什么?什么是您的世界观?”这些问题对小说家来说是很尴尬的,确切地说,小说家的才智在于确定性的缺乏(l'absencedecertitude),他们萦绕于脑际的念头,就是把一切肯定变换成疑问.小说家应该描绘世界的本来面目,即谜和悖论.   安托万·德·戈德马尔(以下简称A.G):模糊和怀疑的敌人,就是您称之为“媚俗”(kitsch)的世界,即美学的确定性和因循守旧的王国,它的结果是导致极权的媚俗.在您的小说里,您好几次提出这个媚俗性,您写道,它“把人类存在中基本上不能接受的一切排斥在它的视野之外”.   M.K:kitsch是19世纪产生于德国的一个词,它的含义已经逐渐起了变化,今天,在法国,仅仅意味着某种美学风格,低劣的艺术.但是,远远不止于此;这是一种由某种对世界的看法所支撑的美学,这几乎是一种哲学.这是知识之外的美,是美化事物、取悦于人的意愿,是完全的因循守旧.我在那本书中重新提出海尔曼·布洛赫的著名论点,他在《文学创作和认识》中,清算了源于德国浪漫主义的媚俗精神,据他看来,这媚俗精神一直延续到瓦格纳.我则认为,不如说,到柴可夫斯基:一种要引起激动,并且得以成功的有效的音乐,但是,非常传统,是某种艺术上的煽情.这种蛊惑存在于西方,也存在于东方.当然,极权的国家发展了这种媚俗,因为,这些国家不能容忍个人主义、怀疑主义和嘲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就是媚俗的胜利.在站后的苏联,人们心安理得地对美术学院的学生解释,苏维埃社会已经是如此先进,因而,基本的冲突不再是好与坏的冲突,而是好与更好的冲突!在西方,这种媚俗性尤其被政治派别当作媒介物,看看美国的选举运动……   A.G:您的意思是政治产生媚俗吗?   M.K:政治并不产生媚俗,但它需要媚俗.任何政治运动都以媚俗、以迷惑他人的愿望为基础.从政治角度来说,世界是白的或黑的.模棱两可、矛盾和悖论是没有任何位置的.每一位自尊的政治家都不会说:“我认为……但是,我不能肯定是对的……”或者:“虽然,我们也可以做那个,但应该做这个.”他会说:“我认得未来的道路,我知道我是对的,”等等.   以下是个人观点:   如上文所说,昆德拉认为作为小说家应该描绘谜和悖论——世界的本来面目.既然世界是谜和悖论,“无条件的认同生命存在的美学理想”这种确定性显然是与世界本质相悖的.媚俗,可以产生超越知识的美学,因为它是因循守旧的.媚俗使得一种艺术具有延续性和历史性,比如上文说到的柴科夫斯基.他的音乐是成功的,但是它非常传统.   媚俗的传统可以产生瓦格纳,柴科夫斯基,可见并不完全坏.然而,媚俗反对模棱两可和怀疑.这就是为什么米兰昆德拉反媚俗.
点击显示
语文推荐
热门语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