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小学 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400字)
问题标题: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400字)
问题描述: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400字)

陈更回答:
  最后外公把黄纸穿过香插在坟头上,再按照刚才的方法插好多.因为今年不准烧纸、点香,也只能这样了.外公、妈妈和大阿姨他们插完之后,就对这老外公和老外婆鞠了三个躬.接下来,是我和两个弟弟他们鞠躬了.我们一边鞠,外公他们还叫我们讲:“保佑你会读书,爸爸妈妈赚好躲钱…….”我和中中(我舅舅儿子的小名)都拜了,只有轩轩(我亲弟弟的小名)不肯拜.我们劝了好久都没有用.只有我的大阿姨她最伤心了,她欠欠地跪在坟前不起来,满脸流着泪水,双手轻抚着墓碑.我想去拉她起来,但我没有去拉.因为我知道那坟里躺着的是最疼她的奶奶.那老人在世时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阿姨身上,教育她做人,学知识.我凝视着大阿姨脸上的泪水,那泪水中有对老人无尽的思念和回忆.此时,我清楚的记得大阿姨上完《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课时,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亲情,一旦远离我们而去时,再也寻不着了.   我在回来的路上默默地想:先辈们呢?你们在天之灵好好安息吧!我们这些做子孙的一定把家园创造的更加美好!   今年的清明节我最过得有意义.   作文4:   今天是清明节,我和家人一道回乡扫墓.   我的老家在湖南临武县.天刚朦朦亮,我们一家便从县城往乡里赶路了.说来也怪,昨天还是阳光灿烂、暖洋洋的日子,今天却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夹杂着阵阵凉风,让人感受到了初春的寒意.我们的车子被笼罩在雨幕中,一路上,人流和车流交织在一起,行进变得十分困难,莫非真应了那句古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难道是上天刻意安排了这样的天气,让人们在忧伤肃穆的氛围中去祭拜祖先,缅怀故去的亲人?   我们来到乡间时,雨少了一些,我们开始步行上山.一路上,爷爷不时地在和似曾相识的路人打着招呼,或许他们正是儿时在一起的玩伴?而我却被路旁的景致所吸引:红砖壁瓦的矮房,摇着尾巴的家狗,水井边搓着衣服的农妇,这都是我在城里从未见过的景象.还有那葱郁碧绿的毛竹,鲜艳欲滴的映山红,整齐划一的田埂,汇成了一幅生动的农家山水图.   终于来到了墓地,家人一边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冥钱、供品和蜡烛,一边一齐动手,清除墓地四周的杂草,平整墓碑前后的松土.准备停当后,接着,爷爷让我们一起在墓前三鞠躬,并许下自己的心愿.我想我就祝愿爷爷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工作顺利,而我自己也学有所成吧.“噼噼啪啪……”爸爸在一旁点燃了鞭炮.在升腾的烟雾和鞭炮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扫墓活动.   走在下山的路上,雨越下越大.我忽然发现爷爷的脸上写满了忧伤,想必是在思念故去的亲人吧.我们都不忍打扰他.大家开始沉默不语.下山的路由于雨水而变得湿滑.爷爷突然一个踉跄像要滑倒,一旁的爸爸眼疾手快搀住了爷爷的手臂.爷爷则习惯性地拉住我,把我的手紧紧地攥在自己的手中.我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爷爷爱我胜过对自己.雨雾中的爷爷显得有些苍老,但他对亲人、对我们的疼爱却是那样分明.此时,我似乎能体会到他深深思念故人的感情.也理解了他带领我们前来扫墓的用心.想着这些,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对爷爷说:“您放心吧,我会自己小心的.”说完,我撇过脸,拉紧爷爷的手,朝山下走去……   作文5:清明节的来历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回答共6条   作文1:   “又是一年芳草绿”,伴随着春姑娘的脚步,清明节很快就到了.星期五,我跟着爸爸妈妈到老家——溱潼去扫墓.   溱潼位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素
点击显示
作文推荐
热门作文推荐
  • 语文
  • 数学
  • 英语
  • 科学
  •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