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杰,字伟人,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成进士,成进士,殿试进呈卷列第三。高宗熟视字体如素识,询知人品,即拔置第一。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又以陕人入本朝百馀年无大魁者,时值西陲戡定,魁选适得西人,御制诗以纪其事。寻直南书房,屡司文柄。四十八年,丁母忧,即家擢兵部尚书。车驾南巡,杰赴行在谢,上曰:“汝来甚好。君臣久别,应知朕念汝。然汝儒者,不欲夺汝情,归终制可也。”服阕①,还朝。杰在枢廷十馀年,事有可否,未尝不委曲陈奏。和珅势方赫,事多擅决,同列隐忍不言,杰遇有不可,辄力争。上知之深,和珅虽厌之而不能去。杰每议政毕,默然独坐。一日,和珅执其手戏曰:“何柔荑乃尔!”杰正色曰:“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珅赧然。洎仁宗亲政,杰为首辅,遇事持大体,竭诚进谏,上优礼之。八年春,上疏,谓:“各省亏空之弊,起于乾隆四十年以后,州县营求馈送,以国帑为夤缘③,上司受其挟制,弥补无期。,大吏知尚廉节,州县仍形拮据,由於苦乐不均,贤否不分,宜求整饬之法。旧制,驿丞专司驿站,无可诛求。自裁归州县,滥支苛派,官民俱病。宜先清驿站,以杜亏空。今当军务告竣,朝廷勤求治理,无大於此二者。请睿③裁独断,以挽积重之势。”所言切中时弊,上嘉纳之。赐御制诗二章,以宠其行,有云:“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时论谓足尽其生平。既归,岁时颁赏不绝,每有陈奏,上辄亲批答,语如家人。杰体不逾中人,和蔼近情,而持守刚正,历事两朝,以忠直结主知。当致仁未行,会有陈德于禁城惊犯乘舆,急趋朝请对曰:“德庖厨贱役,安敢妄蓄逆谋?此必有元奸大憝④主使行事。当除肘腋之患。”至十八年林清逆党之变,上思其言,特赐祭焉。
节选自(《清史稿(三七)·王杰传》)
【注】①服阕:服丧期满。②国帑(tǎng):国库里的钱财;夤(yín)缘:拉拢、巴结。
③睿:称颂皇帝的套语。④憝(duì)恶、恶人。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高宗熟视字体如素识 熟:仔细。
B.和珅赧然 赧:因羞愧而脸红。
C.滥支苛派,官民俱病 病:困苦。
D.赐御制诗二章,以宠其行 宠:宠爱。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王杰“刚正、忠直”的一组是 ( )
①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 ②及引见,风度凝然,上益喜
③杰每议政毕,默然独坐 ④杰为首辅,遇事持大体,竭诚进谏
⑤杰遇有不可,辄力争 ⑥所言切中时弊,上嘉纳之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135
A.乾隆二十六年,王杰考中进士,本来是第三名,后来乾隆帝觉得他的字很眼熟,又因为陕西人从夺魁所以钦点他为状元。
B.王杰刚正不阿,曾数次就朝廷大事与和珅进行激烈交锋,虽然遭到和珅的痛恨,但因为有乾隆帝的信任支持,和珅也无可奈何。
C.王杰的奏疏中提到当时朝廷所存在的两大严重弊端,并详细分析了其起因和危害性,指出这是此时最应该解决的两个问题
D.有人在内宫惊犯皇帝车驾,王杰认为这件事有更深的背景,须加深究,以除隐患。后来林清谋反的事件证明了王杰的看法。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知朕念汝,然汝儒者,不欲夺汝情,归终制也可。
译文:
(2)德庖厨贱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