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问答 其它 有练习题以及详细解析
问题标题:
有练习题以及详细解析
问题描述:

有练习题以及详细解析

李子青回答:
  1、天体系统级别:   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生物,所以地球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4、地球上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外部条件包括太阳稳定的光照和地球安全的运行轨道;自身条件:(1)地球有适中的质量体积,所以地球周围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2)由于日地距离适中及地球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所以地球上有适中的温度;(3)地球上有液态水(能形成海洋).   §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它可以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可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还可以通过人为转化形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2、太阳活动的标志包括黑子和耀斑.当太阳活动比较剧烈时,可以形成磁暴和极光现象,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可以诱发水旱灾害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3 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自转周期若以太阳为参照物大约为24小时,叫做一个太阳日日;若以远离地球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物,则大约为23小时56分4秒,叫做一个恒星日日.   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公转周期大约为365天6小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年.   3、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1)昼夜更替现象;(2)不同经度出现了不同的地方时,即东边的时间比西边的时间要早;(3)形成了地转偏向力,即水平运动的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4、在空白图中绘制出直射光线、晨昏线,标注出直射点及夜半球,表示出地球自转方向.   5、地球公转与自转轨道的夹角叫做黄赤交角,其大小是23°26′.   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了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四季的变化等.   7、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6月22日(节气: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   9月23日(节气: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12月22日(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3月21日(节气: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   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周期:大约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   8、在图中适当位置绘制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并判断出各点的日期   9、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夏至日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冬至日越向北昼越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春分日、秋分日则全球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至日昼长最长,冬至日昼长最短;南半球冬至日昼长最长,夏至日昼长最短;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10、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   (1)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规律: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是北半球;春秋分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是赤道.   §4 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2、图中1表示地壳,2表示地幔,3表示地核,A表示莫霍面,B表示古登堡面.   3、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部分,即地壳和上地幔顶部顶部.   4、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大气的根本热量来源是太阳辐射,但大气最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3、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越多,通过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的热量越多,即保温作用越强.   4、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是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风).   在图中绘制出空气运动的方向、标注出地面气压的高、低.   5、空气水平运动(风)的方向是从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   §2 气压带和风带   1、在图中标出气压带、风带的名称,画出风带的风向.   2、气压带中是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风带是从高压带吹向低压带带,并考虑地转偏向力形成的.   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都是7月向北移,1月向南移.   4、北半球1月(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阿留申低压;北半球7月(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从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夏威夷高压.   5、东亚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可以在形成冬季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季风现象.(冬季西北风,夏季东南风)   6、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分布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到回归线之间   受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分明,干季高温少雨,湿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多雨   §3 常见天气系统   1、图中1表示冷锋,2表示暖锋.其中冷锋在我国出现的频率较高.   2、锋面天气系统: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天气现象实例
点击显示
其它推荐
热门其它推荐
  •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