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标题:
在中国古代史上,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这途,唯辟田与
问题描述:
在中国古代史上,选拔人才的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有很多的经验教训值得吸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自孝公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这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 ――《通典卷十三•选举》
材料二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文多,故不载。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
材料三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审举》
材料四 杜佑《通典》记载:“(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当时有人说唐朝科举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唐代诗人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国选举人才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不得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朝选官的两种主要途径是什么?两者在形式上有何差别?
(3)根据材料三东汉后期选官制度的主要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主要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后果?
(4)从魏晋至隋唐在选官制度与选官标准上发生了哪些变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税琳琳回答:
答案:(1)以开垦田地的多少与取得军功的大小来授官。(2)察举制度与征召(征辟)制度。察举制度是一种自下而下的选官制度,征召制度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3)东汉后期,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
点击显示
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推荐